努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
标签:
丽江历史纳西族文化民族团结 |
分类: 雪山书院——历史天空 |
努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
杨国清
一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发展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的基石。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那么,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怎样珍视和发掘好“最宝贵的财富” ?怎样发挥好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呢?我想从充分发挥丽江纳西族及各民族历史文化优势的角度谈点思考和见解。
各民族相亲相爱、团结和谐进步是丽江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丽江纳西族及各民族对国家的一大贡献。丽江在历史上是滇西北及滇川藏交汇区域的一个枢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纳西族是这个区域的一个主体民族,其历史文化在这个区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丽江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市共有46个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11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傣族、苗族、藏族、回族、壮族等。有2个民族自治县, 17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57%。丽江和滇西北地区各民族都有着灿烂的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区域逐步形成了以纳西文化为代表,以爱国主义传统为基础,各民族团结和睦
为主导的共同文化精神家园,各民族在这里共生、共居、共荣的情形很典型。所以,这一区城在近现代以来受中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土所关注,被称为“西南古纳西王国”,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和谐的理想王国——“香格里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魂和血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这一区域,纳西族和各民族文化积淀中,那种有关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和睦、友善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今天我们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根脉,凝聚力量的源泉,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一文化传统,深人挖掘这一文化传统,使其发挥正能量、正效应,为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服务。这个文化根脉说到底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优势,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关键是如何用好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二
纵观丽江历史文化,纳西族始终把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忠心报效国家作为最高的准则。在纳西族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中,的确存在着团结和谐、美好善良的文化慧根。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彰显。
1。和谐与善良是纳西族和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慧根,是民族团结的深厚基础
丽江被称为“香格里拉”,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它被东西方学者称为是一块净土和乐土,自古以来,这个地方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在这里,各民族相邻、相近、相伴、相互交叉、相互学习、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都离不开。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善良的文化慧根,成为各民族长期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纳西族和谐与善良的文化思想和理念,更是体现了一种古朴的哲学与人文精神,在纳西族东巴文化典籍中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它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民间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影响深远。纳西等各民族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和谐与善良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在这个区域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木氏土司对各民族和各种宗教文化也采取了包容、接纳、友好的态度。总体上讲,各民族都以大局为重,能营造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他们质朴厚道、老实本分、心地善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们讲求诚信和道义美德,注重亲情友情,追求和合、和谐以及和平安宁,美好善良始终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什么是和合、和谐?它倡导的是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都要和,相互之间都要相安无事。天地之间要和,人与自然界之间要和,社会关系要和,人际关系要和、家庭之间要和,各民族之间要和。有了同题和矛盾,也要和和气气协商解决问题。在纳西族风作习惯中,始终倡导处人处事讲和、和合、和美、和气,父母对孩子很重视“和”的教育和熏陶,将“和合”作为做人之道、处事之道。纳西族社会把质朴善良视为做人的根本、做人的道义、做人的目标。人要有善根,做人要做好人善人,这是天地之大理。善良与否是纳西族民间社会评判好人坏人的分水岭,认为有善根才能做好人;坏人没有善根。民间社会始终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善良就要有仁爱之心,做好人、做善事、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各民族是同宗同源的兄弟,和我们一样都是好人,对各民族的兄弟都要相亲相爱。总之,和谐善良的文化根基为各民族的团结和睦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文社会基础。
2.东巴经典中有关各民族要兄弟般亲和的理念
在纳西族古老东巴经典《祭天·远祖回归记》等几部祭天经典中,记载了人类历经洪水劫难后只剩下崇忍利恩,成为人类古老的祖先,在卢神的指点下,他历尽干辛万苦,娶了天女衬恒褒白为妻,生下三个儿子,过了三年都不会说话。通过祭天开口说话,三个儿子说出不同的话,三个兄弟住在不同的区域。东巴经中说:“一母生下三个儿子,三个儿子讲出了三种话,一坛酒变成了三种味。骑马的方式有三种,穿的衣服有三种样式。”“大儿子成了藏族,去住到了朵啃盘地方。小儿子成了白族,去住到了日饶满地方。二儿子成了纳西人,说要不忘祖先迁徙的来历,要一定按先辈规矩祭祀天地,成为祭天的民族。”这个古老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每年开展祭天、祭祖活动都要诵读这些经典。所以,这个理念在民间社会已家喻户晓。三个民族三个兄弟的故事在各民族中广为流传,普米等民族也有类似古老的传说故事。三个民族是兄弟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纳西族社会和滇西北区域,在藏、白等民族中也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成为各民族亲和友善的一种信仰。而且三兄弟的故事在不同的区城包括不同的民族,各民族都有兄弟民族同根同源的故事,日积月累逐步成为处理各民族关系的一种亲和理念。同时各兄弟民族在长期聚居杂居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各族兄弟和则共同兴盛,斗则两败俱伤,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生产生活,相互依托、相互离不开的一种亲密关系。
3.“三多”文化精神体现了民族团结和睦的共同愿景
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玉龙村,有个“三多”神庙,即北岳庙,纳西族又称之为“三多”阁,供奉着三多神像。“三多”被纳西族群众称为“恩普三多”,即伟大(老祖)保护神。传说中他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常常显圣,他也是玉龙雪山的化身。“三多”被看成胜利之神、保护之神、平安之神。他伟岸挺拔、玉洁冰清、救苦救难,寄托着各族人民的无限期望。北岳庙修建于唐代,玉龙雪山被南诏国王异牟寻封为北岳,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封“三多”为“大圣雪石定国安邦景帝"。因为传说“三多”是属羊的,故每年农历二月八和八月第一个羊日,用全羊来祭祀。这个庙历史之悠久,堂阁之古老、香火之兴旺,代代有加。“三多”神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也是滇西北各民族的保护神。藏族认为他是大护法神,白族认为他是大本主神,其他各民族也把他奉为保护神,都有着许多传说故事。纳西族传说“三多”出白纳西族,他娶了本民族及藏族、白族女子为妻室。还传说“三多”是白族,“三多顷”的东巴经文量是用象形文字书写,但用白语记录,是白族的神灵:又传说“三多”是来自藏区的牧民,是藏族的神灵等等。总之,“三多”不仅是纳西族全民崇拜的神,而且受到丽江及近邻各民族,白族、藏族、傈僳族、普米族、汉族等民族的广泛崇拜,“三多”成为连接各i练文化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的保护神,从而共同构成丽江各民族团结和睦平安的感景和心灵家园。北岳庙会和“三多”节祭拜活动成为真西北区城各族人民加强友谊、沟通心灵、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民俗活动.
4,木氏土司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各民族的包容开放精神
在丽江的发展历史中,木氏土司统治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自南宋理宗室枯元年(蒙古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三年, 1253年)忽必烈授予纳西族首领阿宗阿良察罕章管民官开始,一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为止,历经22代土司,统治时间近470年,对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木氏土司对各民族关系的处理和对中央主朝的态度,体现了包容开放及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是这个时期丽江大大加强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坚定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木氏土司忠君爱国,深受历代中央王朝嘉奖,并授予“诚心报国”、"南国干城”、“辑宁边境”、“西北藩篱”、“益笃忠贞”、“忠孝两全”、“文武兼全”等称号,并制成牌坊。木泰的诗句“风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折梅寄赠皇华使,愿上封章慰百蛮”,是木氏土司爱国忠君情杯的写照。木氏土司作为整个流西北区域的统治者,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该区域各民族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共同纽带。二是木氏士间作为这个区域的统治者,纳西族作为这个区域的主体民族,本氏土司对汉族和各民族是友好开明的,是采取开放包容团结的做法。这个时期木民土司虔诚地学习汉文化,高度地认同汉文化,并请来中原内地名师指点迷津,提升汉文化水平。这个时期还从内地请来各种工匠艺人、医生、画师、各类文化教育人才,引进各种先进技艺,对外来的民族、外来的文化是一种学习宽容接纳的态度。在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免不了有冲突和纠纷,但总体上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大格局,形成比较亲和的社会状况。三是丽江古城从宋元之后逐步成为木氏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成为连接滇川藏的商贸板纽。各民族南来北往,商贸活动频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丽江古城成为各民族融合、文化交融、各民族融合成为纳西族的一座城市。古城里有近二百个姓氏人家,逐步成为地道的纳西人,所以丽汇古城见证了汉族和纳西族的融合,也见证了纳西、汉、藏、白、彝、傈僳、普米、回、傣族等民族文化的交流,这是纳西族、汉族及各民族水乳交融、各民族团结与共的一座古城。
5、各民族有着开放亲和的婚姻联系
丽江各民族之间相互开亲,开放亲和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也是优秀文化传统,开放亲和的婚姻关系和形态使各民族相互往来,相互学习的机会增多,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在丽江的发展历史上,各民族在婚姻的联系上没有更多的禁忌,长期以来相互开来、相互通婚,木氏土司在这方面也是个突出代表,可以说做出了示范,根据史料记载,从元代初期到明清两代,有16代土司与外地绑族、汉族白族、傣旅等各民族土司通婚,同时木氏土司的50多个女儿,也嫁到白族、彝族、傣族等外族的土司家中。在民间社会平民百姓间,各民族之间相互亲和,相互通婚更是寻常的事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成为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文化因素。永胜县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开亲融合的一个典型。永胜历史上土著居民是少数民族,并无汉族的记载。“洪武调卫”,明王朝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上万中原军民人驻永胜,这些人大都是湖广、江西、江苏南京籍人。他们远离家乡,被万水千山所阻隔,于是娶当地少数民族女子为妻,汉夷开亲,文化融合,形成了“夷娘汉老子”的格局,这段历史佳话流传至今,丽江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回教,还有从西方传来的基督教等等但长期以来不同宗教相互尊重、共同生存、相安无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各种教深的冲突。在丽江甚至一个家庭成员也信仰不同的宗教,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成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
三
充分发挥丽江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努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一是要重视我们宝贵的文化根脉,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障小镇一跃而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品牌。丽汇名扬海内外,除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外,其文化的魅力更是一个关键,尤其在丽江能感受别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各民族之间团结和谐,各种宗教的井存,社会的和谐安7这样一个美好的景象,给司客館下了限刻的印象,笔者在职期间常接待过国内外不少代表团,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一致的评价和看法,丽江的这一情况,除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好之外,可以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传统不可低估,这也是上千年所形成的文化积淀,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根脉,这些东西不论是从丽江的层面还是从整个国家的层面看,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充分肯定加以珍视,而且要努力发扬,认真进行总结提升,使之成为新时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魂魄和血脉。
二是我们的标准要求应高一些,就是说丽江要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当好排头兵,打造成为靓丽的示范区的重要窗口和品牌,这是为什么呢?丽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其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作用都是很大的,为丽江民族团结和谐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这项工作处在很高的起点上。丽江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的游客,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和游客向往的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也代表着国家的一个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所以在示范区建设中,丽江的标准要高一些、特色要浓一些,使人的感受要深一些。而且丽江的示范作用和奋斗目标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要引起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各民族相亲相爱、团结和睦的共有精神家园,要按照觉和政府的安排部署,要更加珍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更加重视新形势之下民族工作,更加明确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大目标。始终坚定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和民族地区掉队的决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跨越发展来增强民族地区活力,抓好改善各民族群众生活等刚性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渗透到具体点滴之中。弘扬民族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領,要起基础性的作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有利于团结和睦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促进共有家园建设的根脉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基础做起,在传承文化的根脉上下功夫。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现在面临着不少问题,任务极其艰巨,其中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掌握、不熟悉、不甚了了是个大问题。如果这样,怎么搞好传承和弘扬呢?建设共有精神文化家园,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长期浸润、薪火相传,才能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五是抓住关键,落到实处。要用“三严三实”的要求狠抓落实。要让我们的宝费精神财富洁起来落实下去,让它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喻户晓,入心入脑,使之成为人心归依的主要凝聚力。要让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进村镇、进校园、进社区、进课堂,让其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让这种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大家共同努力奋斗,让民族文化之花盛开在丽江,共同守护好民族团结和谐这条生命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