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梓里金龙桥碑记

标签:
贵州提督蒋宗汉梓里金龙桥碑记 |
分类: 雪山书院——历史天空 |
梓里金龙桥者,丽江入永之门户,滇蜀交通之孔道也。在昔蒋壮勤公发誓宏愿造成斯桥,费用几达十万,需时至五年之久,工人之死于是役者四十八人,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距今六十一年矣,其间,历年岁修之费向无抵款,由丽江公学担任嗣值。壮勤任大理提督时,邑人士邀求捐助,壮勤慨然应允,复捐置永平田庄一项,惟隔涉较远,管理不便,遂将此田变价,得八百两,营运生息,以作岁费。乃自近年以来,永胜方面迭次发生军情,每恃长江为险要,此桥旋修旋拆者,非止一次,而岁款亦难支持矣。
迄民国二十二年,建设局长木荫庭暨赖耀彩曾挪用公款认真修补,颇臻完善。距第二年正月初二日午刻,忽遭恶风震撼,摆簸甚猛烈,而桥身中断不可收拾矣。邑人士闻之,咸为惋惜,以为是桥关系甚重,非重修不可。而赖君尤为注意,曾亲至桥边,往返数次,作计工程应需万余元之多,遂召集地方官绅会议。对于筹款方法,分为三种:一、要求省政府补助;二、先收船渡费;三、募捐功德。蒙前县长何公文选、王公凤瑞先后呈请省政府,得领捐助新币四千元,又由杨子钦手内收获船渡费四千余元,又募捐项由鹤、丽两处共捐合四千余元。即推举赖耀彩、杨子钦二君为经理,于二十五年丙子冬十月初起工,至二十六年工竣,遂行采桥典礼。
昔人有言: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言之后,虽盛弗传。倘其桥身被断之时,人人畏难畏缩,置之不理,则壮勤之功不几付诸东流乎?及壮士创于六十年以前,而二君继于六十年之后,不惜金钱,不辞劳瘁,虽严寒酷暑,躬履其地,督率工人,未敢少懈。是以,工人用命,而近村之民夫亦咸乐为勷助,未逾年而大功告成。非二君之力曷克臻?此桥既成,复以桥北山路为祠,以祀蒋公。往来行瞻仰祠宇,莫不馨香祷祝,颂壮勤之功德焉。亦与斯桥为不朽矣,是为记。
再,冲江河之小桥,曾于前清末年修建数次,桥甫成,亦被蛟水冲坏。直至二十一年,耀彩手内,相度地势,将桥堆移下数丈而兹。小桥无碑记,附志于此,使有所焉。
邑人 张恺谨撰
熊文炳谨书
大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九日
丽邑绅民等立
金龙桥岁修记书后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夏四月,北区蒋君一忠、施君正坤,携手谒余,为言梓里金龙桥实:
我壮勤公以身许国之初,慷慨渡江,指水明心之所,乳平假归践言,往建鸠工,龙材逊朝。光绪丙子年十月终始,庚辰年正月告成。拨石鼓活契田租二十余石,为岁修费。寻以民田契活入公非便,将永平恤赏田四十亩互易,呈省院立案,划交雪山书院丽绅保管。执行有年,经事人以永地硗瘠,谷贱路遥,应正等支多,供多于求,势成弩末。众议易田为银,得八百两,以供假(贾)商生意。其诸以田易田,田又为银,便置。事实核与原定岁修章程未能昭合,恐滋世惑,今同丽绅商榷,拟于桥端建置“御赐壮勤公易名碑”,以资尊崇。其岁修曰为基本金,名易,实同捐之。附石以彰,符合请为言之。其行远乎?
余曰:凡事,其作始简,其毕也,钜一知,作者善其始又善其终;述者既其文乃既其实,弥仁呼?千万人竭未度生之大愿。观止矣,亘百世劫仞,保录之明文。我不敢知曰:是桥是银,壮勤上超之,穷实呵护之,政府畴昔之,案遥筦存之,且居是帮之,良司牧生,斯土之贤士。夫迟之久修焉,迟之又久睛,按籍求全,依例举事,固确然易,聩然简已今。夫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徵文关之继起者,亟应及时修明而补正之,汲汲弥缝使归于纯。
二君述其事,丽绅成其美,同心优胜,和兑道亨。引之扬之,绳之绵之,后先一揆,根深蒂固,树之善建之乡譬,则千金之台,悬之众间可俟!后之君子百世不惑者也。括事直书文以言曰:
一线金江,两戒异趣。
渺矣波冲,节度为守。
昼游鲸鲵,夜浴星斗。
涉险不阶,行人回首。
壮勤岩岩,渊容天诱。
滇洱澄清,神工着手。
前盟未寒,今释重负。
乃指江心,及荐牲酒。
谓蒙统罗,姑复遂久。
如堑山川,钩连何有?
乾坤礌硠,崖崿划剖。
兽炭鏐熔,虹翘絙纽。
高架龟梁,下牢龙钮。
八百留银,外储时取。
路通利生,铸金祀叟。
疆臣告功,王明汲受。
公德不朽,我言不苟。
纪实书后,敢告下走。
鹤庆 赵耀基撰
丽江 张宗瑛谨书
匠人 洪发开镌
御赐壮勤公易名碑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贵州提督蒋宗汉,由咸丰年间投效军营,转战云南、贵州、广西等处,剿平回、苗各匪,迭著战功,旋补贵州安义镇总兵,擢授贵州提督,整顿营伍,筹办边防,诸臻妥协。滋闻溘逝,轸惜殊深。蒋宗汉着照提督军营病故,例从优议:鄦任内一切处分悉不开,复加恩予溢原籍及立功省分,准其建立专祠,并战功事迹宣付史馆立传。伊子指分四川道员降补、同知蒋关龄,着开复道员。寻赐祭艺,予谥“壮勤”。
丽江、永北、鹤庆三县绅民公立
丽江 张宗瑛敬书
大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夏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