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悉檀寺寻踪记
(2018-09-30 19:48:53)
标签:
佛教胜地鸡足山悉檀寺丽江木天王 |
分类: 雪山书院——历史天空 |
鸡足山悉檀寺寻踪记
李汝明
查阅明清时期的史志,曾接触到丽江木氏土司在鸡足山捐修功德,兴建寺院之零星记载。为收集编纂《丽江县志》宗教卷的翔实资料,1990年5月,余偕杨启昌、王建刚、和志武诸君往鸡足山实地考查。
鸡足山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境内,因其前列三峰,后立一岭,山形宛若一只雄鸡之足掌而得名。鸡足山历史悠久,相传为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开创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经营,梵刹林立,僧尼云集,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余等一行来到鸡足山,但见山上千岩竞秀,百溪争鸣,云树交辉。登上主峰天柱峰,可东看日出,南观彩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览不尽秀、幽、奇之景象。在祝圣寺,我们去拜谒鸡足山佛教协会主席、祝圣寺方丈,这位鹤发童颜、睿智慈祥的高僧得知我们来自“木天王”的故乡,十分热情,以香茶、松子款待,当我们说明要了解丽江木氏土司在鸡足山捐功德、建寺庙的情况后,老方丈说:“丽江木氏是鸡足山的大施主,对鸡足山功德无量。”随即叫掌管经史房的和尚找出寺中珍藏的民国《新纂云南通志》、清《鸡足山志》等史志典籍供我们查阅。
翻阅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士大夫这禅悦及出家”条载:“木增,字生白,丽江土知府。万历末,于鸡山创建悉檀寺,又于本山华严寺建藏经堂,九重崖建一衲轩,文笔山建尊胜塔院,俱极精伟,山中修建功行德,以增为最。”
清云贵总督范承勋纂修之《鸡足山志》卷四载:“悉檀寺,在满月山下大龙潭之上,后靠石鼓峰。万历丁巳,丽江府土知府木增延僧禅见。天启四年,敕颁藏经,赐额‘祝国悉檀禅寺’,崇祯已巳,建法云阁贮之。至辛未年,其子木懿重加丹垩,宏丽精整,遂为一山之冠,辛巳年,僧道源往普陀,又请嘉兴府藏经一部归,贮奉在殿中,康熙丁卯年,僧妙枝、教绵募丽江土知府木垚重建门阁。”
《鸡足山志补》载:“悉檀寺藏有木增僧服像立轴绢本,长八尺,宽二尺余,赵藩跋言:增性耽禅悦,早辞圭组,往来诸名山,尤爱鸡足,创建悉檀寺,贮诗藏经,订立寺规,今已历三百年,宗风不坠,足为鸡刹标式,吾辈游山,下榻寺中,几案清洁,使人意远,则木氏之流泽孔长矣。”
我们问老方丈:“现在悉檀寺的情况怎样?”老方丈顿时神情黯然,答曰:“在‘文革’动乱年代,悉檀寺受到灭顶之灾,被彻底拆毁。”我们问:“山中还有没有原来出家在悉檀寺的僧人?”老方丈告诉我们:“有一位名叫重尊的老和尚,原先是悉檀寺的知客僧,佛学知识渊博,而且懂得许多鸡足山的风物掌故,悉檀寺被毁后,他一直居住在迦叶殿,你们找到他,会寻访到许多悉檀寺的情况,但他已九十多岁,已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多年了。”我们来到迦叶殿,向一个年轻的小沙弥打听重尊和尚,小沙弥告诉我们,重尊师年事已高,很少会见来访者。我们说,我们是从丽江远道而来,要向重尊师父请教悉檀寺的历史,请通报老师父,小沙弥答应试试。不一会儿,小弥沙出来招呼“重尊师父请丽江的贵客进屋用茶”。余等进屋,茶几上早已香茶斋果相候。重尊师父确已老态龙钟,但思维、谈吐还清晰有条理,他告诉我们,“丽江木天王家修建的悉檀寺,在鸡足山子孙丛林中规模最宏大,寺里的僧人最多时有600多人,木家在宾川、永胜等地买了大片的良田捐给悉檀寺,每年收租谷2000多担。直到民国年间,悉檀寺与木家的关系仍十分密切。每年春节,寺里都要派人到丽江木家拜年,木家也常到寺中看望,遇寺里拮据,给予施舍接济”。当谈到“文革”中寺院被毁情景时,老人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余等不忍继续让老人悲伤话题,起身告别,请小和尚引路,往寺址踏看。
至悉檀寺遗址,但见悉擅寺遗址荆棘丛生,灌木成林,只有刺蓬中的残砖碎瓦,庞大的鼓状柱磉,以及蜿蜒伸向山林深处的秃垣,说明这里曾有过宏伟、密集的建筑群。余等为寻觅有关寺院的碑碣,钻刺蓬、扒瓦砾,然仅见有碑座仆地,碑铭部分支离破碎,撒于地下,偶有“木公”、“捐功德”等字样依稀可辨,难以拼凑成读。因景象过于残败、冷清,心神亦为之凄凉,遂怅然返回祝圣寺。在祝圣寺发现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院中隔墙上,镶嵌着一批碑碣,右端有“云南分守金沧道参政王为禁谕事”碑一块,铭文完好无缺,内容为悉檀寺与某寺僧普种等因地产纠纷,引起诉讼,金沧道参政王断案判决之勒石告示。其中有修建悉檀寺的年代、经过等内容。不失为研究历史上纳西族与汉地佛教之关系的佐证原始资料。遂由余抄录,并断句标点,其碑文为:
云南分守金沧道参政王为禁谕事
照得悉檀寺原系丽江府用价银二百五拾两买到僧人洪时山场,经今一十四年,业以(已)奏准建寺,拜敕赐藏经矣。乃奸僧普种、普祥,计事周严、石书等主端谋骗。批行宾川州究明,仍断归悉檀。除批行外,合行出示禁谕为此示,仰本寺僧人遵守,仍照管业梵献,普种、普祥,此番姑示宽政,宜痛自改悔,不得知前垂涎谋骗,如再生端,定行从重究治不贷!须至示者。
崇祯叁年柒月初二日示发仰悉檀寺张挂
当晚下榻祝圣寺,一夜辗转难眠,耳听寺中的夜半钟声,遥想当年,木氏诸公作为边地少数民族头人,历尽艰辛,在佛教胜地鸡足山营造出“一山之冠”的名刹,实为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这样一座宏伟敞丽的历史文物,毁于一场号称“文化革命”的人为浩劫之中,我们的后代当应铭记。
选自《玉龙山》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