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的名义一一合川钓鱼台走笔
(2025-05-25 02:06: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以诗词的名义
——合川钓鱼台走笔
青鸟依依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岁月的厚重,重庆市合川区文明遐迩的钓鱼城,便是这样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
因诗集《东山韵语》这个诗词缘份,我应重庆市合川区诗词学会东山诗社社长周笃光先生邀请,去重庆市合川区参加《东山韵语》第二集新诗集发布会,周社长说活动结束安排去钓鱼城游览,不由期待。
日出东山添韵
重庆合川东山诗社与四川成都琴台诗社相交两年。都说天下诗友是一家,经常在一个平台上写诗的人终于在线下一起参加活动。
四月二十五日与《琴台诗社》副社长张运奎乘高铁抵达合川,刚出站就看见有人向我们招手,东山诗社社长周笃光开着他的爱车与张安云,沈元国二位诗友来接站。周笃光和张安云还有一位笔名叫”磊夫“的诗友,2023年我们成立《琴台诗社》时见过面,所以,第一次见沈元国把他当成”磊夫“诗友,当时心里还纳闷这哥们儿写诗难道写出驻颜术了吗?怎么忽然年轻许多?经重新认识才知道,我是”磊冠沈戴“了。
《东山韵语》第二集新书发布会,安排在合川有名的《友缘山庄》举行,这里环境幽静,文化氛围浓郁,进大门右侧诗词墙上作者名很熟悉,原来这里是东山诗社的创作基地。这时候见到磊夫诗友及另一位姓姜的女诗人和从成都赶过去参加这次活动的秦洪志诗友,秦诗友也是合川人,家乡的盛会必然少不了到场。大家相互认识后围绕诗词话题一边聊一边喝酒用晚餐后,下榻友缘山庄。
远远望去,那座位于江畔的钓鱼城,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巨人,静静地俯瞰三江水见证岁月变迁。还未走近却已被那壮阔的气势震撼得心跳加速。为节省时间,我们开车直接进入景区,停车场外便是古校场,周笃光先生提出请一名导游为我们讲解,我个人认为不必,因为同行的沈元国和张安云先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合川人,可以客串导游,不懂还可找度娘,观赏时也随意一些。
参观了几个展览馆还没找到感觉,出来后看实景,才发现沈元国先生讲得很专业:“我们脚下是南宋晚期钓鱼城守军的训练场,这里处于钓鱼城的中心地带而且四通八达,军务演练在此....”我怕记不住悄悄开了手机录音,听的过程中仿佛感受到当年那些士兵刻苦训练的场景,想象着他们保卫家园,手持兵器,喊着响亮的口号操练的场面何等震撼。沈元国是艺术家发型,讲到激动处还不由自主地甩甩头发,很神气!
沿着跑马道前行,一座城楼出现在眼前,这便是钓鱼城最后的防线——护国门了。这里参观的人很多,我从城垛隘口望出去,真个江水一天,三位合川诗人开始讲述为何叫钓鱼城的故事:“传说远古时期,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洪水泛滥,人们逃到山上避难。正当饥饿难熬时,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持竿钓鱼,并把鱼送给百姓,由此得名钓鱼山。”此为其一。
其二便不是传说,而是真正的历史。钓鱼山变成钓鱼城是战争需要,这是一场持续了三十六年的攻防争夺战,这不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更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钓鱼城之战。从他们的讲述中感觉到作为一个合川人的骄傲,他们有如此让人敬重并引以为傲的先人,铮铮铁汉风采让世人瞩目!
护国门下有一块十分重要的摩崖石刻,即“上帝之鞭,折此城下”。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军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所向披靡,凡是抵抗他们都被屠城。惟有钓鱼城军士奋力抵抗三十六年不仅始终未能攻下,还断送了蒙哥的性命并惨败而退,因此,从此钓鱼城被称为“上帝折鞭处”。
往下的山脚处则是钓鱼城浮雕墙,因路不好走我们没下去,据说那些浮雕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战争的场景,没看见好生遗憾,重新回到护国门再次从垛口向外望去,默默流淌的嘉陵江与浩荡的历史洪流形成一种很鲜明的对比。估计只江边的石头见证过,当年的铁血男儿是如何保家卫国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护国门顶部高耸的城楼是按原有规模修复的,我望楼揽胜,
护国门内的一字街城墙,据说曾是战斗最为惨烈的地方,此刻却是一派祥和安宁。周社长和沈诗友说:“站在城墙上临江下望,可以看到七百多年前嘉陵江中的“一字城墙”残迹。城墙是钓鱼城的主体防御建筑,它把雄关隘口连成一体,犹如蜿蜒的巨龙,升腾在巍峨的钓鱼山上。钓鱼山三面临江,一面是泥泞不堪的深涧,一面为悬崖峭壁,踞此城可居高临下,俯三江之险,易守难攻。
如今的一字街城墙部分,还留存有炮台,以及古代抛射兵器——抛石机。”看古老遗迹,仿佛看到当年那场激烈的战斗,蒙古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守城的宋军则凭借城墙和这些兵器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蒙哥大汗便是在这里被宋军的投石机击中,最终命丧黄泉,蒙古大军也因此暂停了扩张的脚步。这座小小的钓鱼城,竟改变了十三世纪整个世界的格局,实在令人惊叹。心中感慨万千,不禁偶成一绝:
卧佛云崖观世
顺着钓鱼台侧面的台阶往下走,一幅巨大的“佛号大字”石刻赫然出现在眼前。高耸的石壁上,用楷书刻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的佛号,庄严肃穆,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悬空卧佛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观。这尊横卧在峭壁上的悬空卧佛是钓鱼城石刻艺术精华,是佛教文化极盛时的代表作。卧佛线条流畅神态安详,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护国寺始建于唐宋时期,历史悠久。寺外的牌坊上题有“独钓中原”四个大字,与身后的石阶、石狮子等默契配合,构成了古建筑群的序幕。寺内香烟袅袅,佛音阵阵,让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忠义祠则是为了纪念在钓鱼城保卫战中牺牲的英雄们而建,祠内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表达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走进忠义祠,看着那些英雄们的名字和事迹,我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以诗词的名义,周社长三人陪同我和运奎副社长游览完钓鱼城,又在合川著名景点江湾一起走走停停,讲合川十景。沉醉在江边,这时候,暮色逐渐浸染青瓦,一场宴遇已在临江某个餐厅布置妥当。大包间的雕花窗棂透出暖光,映得青瓷酒盏泛起琥珀色的涟漪。周社长执壶:"此番游古战场,当以诗佐酒!"众人碰杯声惊起檐下栖鸦。我望着杯中浮沉的月影,忽觉石阶苔痕与檐角铜铃皆在酒意中摇曳。
待至三巡过后,运奎兄竟蘸着酒液在桌子上题写一首《钓鱼城怀古》,宴散时江风卷来潮湿的水气,周社长扶着踉跄的运奎副社长笑道:“明日城头观日出,莫要误了时辰。”我笑接一句:“今宵江畔赏月华,不敢辜负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