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杏花雨
华林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清明》曾经是父亲讲给我听的。每到“清明”这个节气,天空总是挂满雨滴,让我疑心这是天空写给大地的诗行,一笔一画都蘸着露水。
坐在电脑前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雨棚边沿落下的水珠已串成帘幕,模糊了楼下绿地里新发的柳枝,也模糊了我的眼。又是一年清明雨,这个时间段总会心有所感,更会写下几行文字记录心情。习惯性地找到我的博客页面,在键盘上敲出《清明》二字,显示器上忽然飘出五十多年前的那场杏花雨。
父亲是一位喜欢诗词的教师,那年清明节,他带领全家人去城郊扫墓,归途遇雨,一路泥泞,草叶上水珠簌簌滚落。因为我最小,父亲顺手折下几节枝柳枝编个柳条花给我戴在头上遮雨,柳叶在雨里泛着青玉般的光泽。
“清明时节雨纷纷”父亲吟哦的声音混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润:"幺女子,你还记得我前几天教你读的杜牧那首《清明》不呢?我说:“记得,已经背得了。”你看杜牧的诗写得多好,诗中这雨不是瓢泼大雨,而是'纷纷'的小雨,像不像咱们头顶飘着的细丝?”父亲问我。我眼睛往柳叶环上那些晶莹的小雨珠上瞄了一眼赶紧说:“嗯,还真像。”
路上,四周黛色裹着雾纱,前面还有其他零星散落的扫墓人也因下雨而垂首缓行的背影。路边有个穿蓝色碎花衣裳的女人蹲在坟前,往一只陶罐里插她刚折的桃花,一串雨珠顺着花瓣滚落下来,像替扫墓人在落泪......
看见没有?这就叫"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对我说。我仰头打断父亲的吟诵说道:"借问酒家何处有?这句,未必杜牧是想喝酒暖身吗?"父亲拨弄了一下我头上的柳枝环说:”古时寒食禁火,清明初开新火,酒旗在雨里招摇,最是慰藉行旅之人,这个时候,喝点儿小酒解解愁闷也很正常嘛。说着把我的手抓牢,深一脚浅一脚往山下走去。
雨忽然大了,我们一群人跑进农家院子里请求主人家让我们躲一躲雨再走,农家主人热情接待了我们,而且还在宽廊檐下的石桌上给父亲斟了一碗茶放在那里,我看见,那碗茶水里还浮着几片乳白色的杏花瓣。父亲喝一口茶后蘸着茶水在石头桌面写了"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个字,我问:”杜牧为啥只问牧童而不是问大人酒家在哪里呢?父亲说:“问得好,诗人不问老者而问牧童,是因小孩天真,没有愁绪,而且让这首诗有了很好的画面感,你仔细去品味一下就知道。细想,那牛,那笛声,小孩子的丫丫头和红肚兜以及手指的方向....
因为淋雨,回家后我有些低烧,朦胧间见父亲在用毛笔写字,案头的瓷瓶插着那枝给我遮雨的柳枝。父亲见我醒了,便用川剧念白那般拿腔拿调道:"几多嫩绿犹藏雨,无限残红欲过春,杜牧这两句写的是晚春,我们却在清明遇见早春的柳,你要记得我教你的这些哟。“
雨停了,楼下有孩童追逐的笑闹声,他们跳着脚去攀折那树青翠欲滴的柳枝时,被物业人员制止了。
父亲和母亲相继仙去多年,周家沟的山上,他们墓前的柏树也该挂满水珠了,有两位哥哥和一个姐夫陪着二位老人家,他们在一起应该不会寂寞,凑一桌麻将还有人端茶递水,只是不知,是否也有牧童会为他们遥指,通往某个落满诗行的清明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