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味儿去哪儿了

(2025-01-14 13:25:47)
分类: 随笔
年味儿去哪了
行香子

       年味,是岁月深处燃起的一簇烟火,混合着家的味道、亲情的温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带着温暖与希望,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年味是从腊八开始酝酿的,母亲将陆续筹备的各种谷物,红枣、桂圆、莲子、薏仁等食材汇聚在锅里熬煮得软糯香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喝着腊八粥,所有的寒冷都被这一碗粥驱散。当年还是小孩的我,端一碗腊八粥与院子里的孩子比碗里谁的食材多,一起盘算穿新衣、放鞭炮、拿压岁钱的快乐。
       随着腊月朝年的递进,扫尘是年前必不可少的仪式,全家总动员,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把过去一年的晦气扫出门。一家人齐心协力,有说有笑,平时被忽略的角落都被重新整理,家里也变得焕然一新。
      贴对联。这是我家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当年住的四合院 大门很宽,门楣也高,父母是读书人,年三十贴对联便成了定律,父亲喜欢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传统老联,高兴时也会自撰一联书一口气写在大红纸上,墨汁饱满的毛笔字醒目又精神,晾干后哥哥去大门上贴好。
       那些年没有电视,吃完年夜饭,父母带我们上街游灯河,品评各单位大门前扎的花牌楼,牌楼一般都有对联和花灯,讲究一点的花灯上还出的有谜语供游人猜着玩,这个环节是父亲的最爱,他分析着花灯上的谜面让我们跟着猜谜底,还解释哪种是卷帘格、那种叫徐妃格,一边逛一边给我们讲古代某些趣联的出处,父亲讲的那些民间故事。
       我长大后参加工作,成为有工资的人了,会在除夕前一天给母亲一个红包,因为母亲要给太多的孙儿们发压岁钱,其中我的孩子也是受益者,于是会预估一下母亲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然后再把这份钱提前装进孝敬母亲的那个红包里。 给母亲的钱不能做得太明显,必须做到不露给痕迹,必须是真的孝敬。稍微做不好母亲会推辞不要或是找个借口退还。可我还是总有办法让母亲高高兴兴的把红包收下。 
       如今,物资不匮乏,交通更方便,生活水准步步高,但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腊八粥在超市可以买到装好的袋装食材,节前的大扫除直接请家政服务员,春联可以在小区门口的流动商贩小车上随意挑选印刷品,鞭炮说是污染环境不能燃放了,年三十的团年饭大多都预定在酒楼。顶多就看个春节联欢晚会,但那满屏的娘炮让人膈应,确也没啥好看的节目了。
       春节又要到了,家里缺了父母和哥哥们,失去的年味儿太多,春节,不再是我所盼望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