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那边红一角,天师借重黄公略。
这是一代伟人词中的名句。所以到了南昌,应该看看赣江,看了赣江,更要亲自登上赣江边那座名扬海内外的一处历史名胜建筑——滕王阁。
赣江是纵贯江西南北一条最大的河流,被江西老表称为母亲河。赣江架设的四座大桥名字各异,有八一桥,英雄桥,南昌桥,升米桥,却没有一座大桥是以赣江命名的,不知何故?
时值十月中下旬,我们一行十人坐绿皮火车从成都到达南昌。目前所看到的赣江,据说是历年来江水最清瘦的的模样,究其原因请教本地人,他们热情地解释是因为今年干旱所致,同时更贴心地给以观景建议:“在市区观赣江的最佳位置,便是登上滕王阁去欣赏赣江夜景。赣江东岸的南昌城西,气势宏伟的名胜古迹滕王阁就矗立在那里,晚上的灯光秀相当有特色,不是白天所能欣赏到的,而且不远,打车只用十元钱就到了。”
谢过热心的南昌人,打开百度地图立即查看定位。原来滕王阁离我所住酒店只有两公里左右,于是激动地立即打车前往。下车后真切的感受便是应了那句“看景不如听景”的俗话,这完全与我心中所想象中的滕王阁独有的那份沧然完全不同,这明显就是一座仿古建筑嘛。可惜那座因王大才子“千古一序”的名阁,已在不同的年代中浩瀚成一粒绝尘或烟波,追随当年那位为她写下传世经典的年轻才俊去了......
这里一切都是新的,连滕王阁的遗址都不是。但文以阁名,阁以文传,使滕王阁的名气依然盛誉不衰、名闻天下,依旧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引得四面八方的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吟诗作画。
可惜这座尽显风流的滕王阁,如今却已被钢筋水泥的裙楼所包围。我忽然有些心疼起那个长得眉清目秀,二十二岁便有如此绝世才华的王勃大才子,他最后这篇因惊世佳作承载的名阁,如今却被挤在路边。
滕王阁虽然不是原址原建,但想一睹名阁风采的游客亦如一群群雁阵般组队飞奔而至。滕王阁在霓虹灯下显得另有一番风采,为了不让那些过于现代的灯火磨灭了古意,我打开手机,快速搜索到介绍滕王阁的那些语音频介绍,一边听,一边看,一遍不停地拍夜景。
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大才子王勃的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滕王阁序的奇闻震惊天下,可谓句句经典,其中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联名句而著名,千百年来,引得多少名流贤达趋之若鹜、不远万里虔诚朝圣。由于是晚上,霓虹闪烁,经典名句中的画面固然不可见,又急于登阁观夜景,便紧跟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乘电梯直接抵达阁顶,想着势必站在阁的顶层,才能将赣江夜景一览无余。
上去才知道,阁顶全封闭状态,根本无法观景,服务人员告知,观景只能下一层才能让赣江一展眼前。想着已预约好第二天旅行社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便只看滕王阁的夜景,拍照感叹现在科技带来的流光溢彩,赣江水在五光十色的光影中变幻莫测,让我真的知道了最时髦的一句“美到想哭”的感受。
看完夜景意犹未尽,便又开始盼望第二天随导游讲解游览的行程………
第二天再到滕王阁,阳光早已灿烂,从滕王阁的正东门进入,抬头仰望,雄伟壮观的滕王阁直耸云天,叠起的翘檐宛如巨大的鲲鹏振翅欲飞,真个是雕梁画栋,碧色琉璃瓦在阳光的映衬下流光溢彩、生动迷人,滕王阁庄重地坐落在赣江边,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报以微笑。
导游小余手拿小旗,招呼大家靠近听他解说:“从眼前的这个台座算起,滕王阁共有九层,一张匾上那“滕王阁”三个大字,是由苏东坡题写的。接下来我们每登临一层,就好比走进一条历史的隧道,那些名人字画,铜鼎,编钟,石浮雕,全都弥漫着厚重的历史硝烟和浓烈的文化幽香。我们现在置身于在这座体现中国古代文明的天堂,徜徉其间,让人惊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导游背书一般毫无情绪的讲完导游词,还没唤出我们对眼前所见产生出一丝情感,便开始登阁了。
上台阶是主阁的第一层,檐下镶着的四个狂草的“瑰伟绝特”金字映入眼帘。我不认认识这么草的字,猜想应该也是古代哪位名家所写,或许就是著名狂草大师怀素的手笔呢?于是请教导游,他告诉我,这特别拗口的“瑰伟绝特”四个字,取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匾上那四个字的确是怀素所书的真迹。门前两侧的大红柱上,悬挂着毛泽东手书的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绝句,极有伟人气势。
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画面。听解说才知道,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踏浪前行,展现当年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边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边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
就这么一层一层的欣赏,直到看了3D视频解说才知滕王阁历经唐、宋、元、明、清和现代的多次重建。我将这几段3D视频录制下来细看,原来王勃当年所作滕王阁序的座阁,历经几个朝代的拆迁,原来的滕王阁的确完全不存在了,但滕王阁又因滕王阁序而一直让人心存念想,这就让滕王阁成了江西南昌经久不衰的文化名片,到了南昌不登滕王阁,不背诵两句滕王阁序里的名句,就等于没到过南昌。
五层中厅屏壁上镶置着黄铜板制作的《滕王阁序》为苏东坡手书。回廊的廊檐下四块金匾“东引瓯越”“西控蛮荆”“南溟迥深”“北辰高远”皆来自王勃的文章,由此证明王勃在滕王阁的主导地位。
我在王勃手举一杯酒的塑像前停留了一会儿,并请人帮我用手机拍了一张与王勃对饮的合影。王勃的雕像很精致,年少且又意气风发的样子,书卷气很浓很帅气,好一位年轻帅气的大才子。可惜的是,滕王阁的博物馆好像被游客忽略了,少有人进去观赏,馆内陈列着科举考试、圣旨,奏折等纸质文本,它们静静地躺在展台上,散发出古人们文字书写的美妙。
拾阶而上,登临滕王阁的第六层。这是滕王阁的最高处。大厅的墙壁上镶嵌着色彩斑斓的《大唐舞乐》和《霓裳羽衣舞》下至五层后再看赣江,与昨夜所见的感受完全不同,夜间霓虹闪烁给人现代都市的瑰丽,与白天极目所向有了另一番光景,我虽然特别期待王勃笔下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经典名句中的盛景,却也能明白那已经是早已作古的过去,昔日风光不可能与现代共存。
目前正是深秋季节,赣江边再也看不见孤鹜,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楼群挺立在秋水长天之间,偶尔有水鸟煽动双翅,带着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翩翩飞翔,为游客再续秋水长天的那段壮美风情。游人们摩肩接踵的站在滕王阁那一层层的观景廊前眺望水云间,不知是否也如我一般,心似江水般渺茫,欲拍栏杆?
我在阁外的回廊上望着赣江上那座现代感十足的八一大桥,江水从桥下流过,几位同仁告诉我,大桥那边云梯形屋顶的建筑,便是南昌博物馆和图书馆,建筑看起来独特且壮观。回头再看身边的云彩,她们轻轻地地簇拥着滕王阁,任赣江水载着阁影,悠悠前行,涌起的层层江浪,不知迷了多少人的眼?历史记载的那些灿若星辰的饱学之士们,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生生不息的江水仍在日夜奔流,陪着庄重的的滕王阁,迎着岁月的风雨,岿然屹立!
下阁时心绪万千,所有人都没说话,从滕王阁的北口出来,走过一段绿树掩映的小径,在一个曲桥回转的水池还有一尊王勃的塑像,王勃转首回望着滕王阁,好似眼含无限的期许……
走出滕王阁,我就像从幽远的历史长河中刚刚游出来。尽管没有领略到当年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富有诗意的壮景,却也被眼前的另一番景象所折服,宽阔的江面云蒸霞蔚,赣江两岸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如果王勃还安在,看到此情此景,或许会写下比当年的《滕王阁序》更传世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