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墨韵卷首语】黄河淘翰墨
诗书写豪情
文/青鸟依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塞上》诗中的名句。
可以想象,宽广无垠的大漠上升起一缕又长又直的孤烟,那缕孤烟还映照着天边一轮落日。想象这幅画面,大漠的景色何等瑰丽。作为书画艺术家当以天地为宣纸,蘸黄河之水墨,满怀豪情书祖国山川之壮丽画卷。既然江山如画,画里便有天涯。水墨游走的笔势浓淡正好,重彩和留白都合情理。
艺术的审美关乎人的性情和胸襟。笔墨高下是画品,书品优劣的标志。书画之道在于提升一个艺术之人的修养,这不是追逐名利的途径,却是研习、创作、创新我们中国书画的必然途径。没有谁像今天这样强调文化自信,也没有谁像今天这样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更没有谁像今天这样关怀人的精神世界。诗书画艺术的审美高度,是一个时代精神生活的记录。
由于今年疫情反复无常,西藏黄河诗书画院避开风头,在起起落落的时差中见缝插针的组织了很多以诗书画为题材的多种形式的艺术交流,让老中青艺术家们在沐浴墨香的同时,如同沐浴祥和的圣光,挥一笔水墨,将疫情带来的困扰抛开,让天空透射出朝霞,还心灵一片青青的绿。
西藏黄河诗书画院在壬寅开年之初就定下一道命题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八十周年"书画系列展,这一场历经两个多月,九位艺术家不同风格的个人作品系列书画展是空前的,每周换一位展出,给观众新鲜感,故而参观者人次日趋攀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二级巡视员郎涛,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副处长侯鑫信等几位来蓉出差时得知有此书画系列展,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处长张进,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处长刘茜、副处长李艾红三位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书画展,给艺术家们高度评价。
西藏书法家协会领导,西藏工作过的退休老领导多次到现场参观,四川省红色文化收藏协会会长王学茂、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圣才、画虎名家高洪建等书画界众多名家齐聚画展现场,一时墨香四溢,好一个妙字了得。
“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晋代文人陆机把绘画创作同《诗经》的雅颂并论。如同一篇妙文,文中的草木虫鱼与风花雪月往往会打上作者的精神印记,其内涵有独特的态度和冥思,让观者体味到丰盈深邃与卓越。
当前,诗书画家群体被市民化、职业化、商业化。但真正的艺术家是奇特并执着的,会始终保持自己的姿态与神情不随意变换,萧条淡薄却又身怀绝技,劳顿颠簸却又以画知名。不忌惮生老无常,不惧命运戏弄,从一草一木的枯荣里去体现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
不断创新这个词,无疑是所有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创新将赋予新老艺术家不同时代的特色和内涵。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说的就是必须亲临山川才知山水之性,才晓山水之情。深入生活才能理解生活之本质,对生活才有担当。
西藏黄河诗书画院建院三年,恰逢疫情困扰三年。但我们没有因疫情问题而推诿不前,反而每一年都会拟定一个鲜活的题材,让墨韵如黄河般,在一张张宣纸上奔流不息。让一首首诗词在各个刊物上留下一行行印记。今年是《黄河墨韵》的第三期。我们依然心怀感恩,感恩那些支持西藏黄河诗书画院的社会各界和企业家朋友们。感谢你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