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高中生申请读国外的本科,常去的国家一般是北美,因为美国或加拿大的本科在世界上最享有盛誉。在这里,重点介绍去美国读本科所需要的条件、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美国本科申请概述
美国本科申请的主要因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标准化考试,包括TOEFL和SAT;二是高中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三是简历、短文写作和推荐信的写作。
同时,由于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的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美国本科申请和研究生院的申请又有很大的区别,各个因素在申请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 这里只作一总的论述,希望能给正在忙于申请美国本科的同学有所帮助。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准备申请美国本科的学生万万不可放弃高考,相反,应该以高考为主,以申请为辅,能申请到好的美国学校更好,申请不到,也可以在国内上很好的学校。国内本科毕业后还是可以申请去美国的。
申请美国本科的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别人能去,我肯定能去的想法”。很多来新东方咨询的家长会说,某某某在班上还不如我(我的孩子)强呢,他(她)都去了Yale,为什么我(我的孩子)不能去?!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Yale在中国每年招生就那么几个,并不是所有的优秀学生都能被录取的,美国学校评价优秀的标准也和中国不一样。很明显的例子就是,2003年上外附中美国学校共走了9个学生,他们按学习成绩来说,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在美国人眼里,仅仅是成绩好并不代表优秀,其他方面,包括课外活动、个性、创造性思维、理想等等,也是考察的重要对象,这一点对于中国的高中生很重要。大多数中国高中生从高二开始就被平时功课压得抬不起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活动,这其实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只有那些能在功课和课外生活(个人爱好)之间作到平衡发展的学生才最有机会拿到美国的奖学金录取。
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所宣传的“如果你已经上大学了,则比高中生更容易申请,因为你已经证明有资格上大学”。这对于那些立志去美国读本科的人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错误。其一,大部分美国学校是不允许已经上大学的人直接申请本科一年级(Freshman Class)的,他们只能申请转学(transfer student)。而转学申请的录取几率、奖学金机会比申请Freshman都要小得多。其二,如果你仍然申请Freshman,不可避免的是要隐瞒自己已经在中国读大学的经历,那又何以证明自己“上大学的资格”呢?其三,美国的招生标准和中国有根本的不同,你又何以以中国高考的标准来证明自己优秀呢?最后,边上大学边申请美国大学,很容易轻视在国内的学习,平均成绩往往不高,最后甚至会影响去美国读研究生的机会。从历年去美国读大学的统计来看,美国本科院校录取的绝大部分人是中国的高三学生,而不是已经在读的大学生(即使有,也可能是隐瞒了自己的大学经历)。所以,对于有意于去美国读本科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在高二准备,高三申请,毕业后直接去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申请美国本科需要准备的事情。
托福成绩:这是对于所有高中教学不使用英语的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相对于研究生申请来说,美国本科申请对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更高。本科教育要学大量的课程,同学间的交流也更频繁,更广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那些刚刚成年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美国的学习和生活的。一般来说,TOEFL成绩不应低于600分,作文不低于5.0。被美国名校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平均TOEFL成绩在620-640左右。所以第一次考试最好安排在高二下学期,这样如果你的托福成绩低于600分,还有机会在同一年的8、10月再考一次。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天赋,如果托福低于600分,那录取的机会要大打折扣。
SAT成绩:包括SAT I和SAT II:这是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必须的考试,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同样适用。SAT考试被喻为“美国的高考”。美国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尽相同,所以仅凭高中成绩并不能客观比较每一个人的资质,而SAT考试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比较的标准。一般好的学校都要求SAT I和II的成绩,对于国际学生也不例外。所以申请美国学校的学生一定要有一个SAT成绩,这样,你至少可以为美国录取委员会提供一个和美国本国学生比较的一个标准,这样会有利于你的申请,增加自己的录取机会。一般来说,申请美国的Early Decision,SAT I考试最迟要安排在十月份中旬,SAT II最迟可以安排在11月初。
高中成绩和课外活动:对于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校来说,学术能力(academic performance)绝对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单和老师的学术推荐,你很难进入美国顶尖的学校,因为这是一个硬指标。课外活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进入顶尖学校,仅仅成绩好还不够,其实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的高中成绩都很高,何况是中国学生都能从学校开出他们所要的成绩单呢!这时,课外活动就起了一个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学校排名越靠后,竞争性越小,课外活动占的比重就越大,有时甚至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另外一个可以突出自己的就是其他特殊才能,如音乐、舞蹈等,可以制作一个作品集或把获奖证书附在申请材料中。
简历和短文写作:一般的美国名校要求简历和2-5篇小短文。这是考察你书面表达能力和思想的重要根据,也是申请最难的一个部分。一套好的Essay,往往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今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全奖录取的一个上海学生就是这样的,这个学生考试成绩平平,高中成绩也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差,在国内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学,但由于这个学生很有思想,并且在自己的短文中能充分表达出自己所成长的家庭,学校对于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决心学心理学的充分动机,因而他同时被几所很好的美国学校录取。短文写作在美国本科申请中的作用再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只有通过短文写作,你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和思想,才能最终说服录取委员会相信你的确能给学校带来Diversity。短文的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极难的作业,只有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写作很好的,独特的文章。
推荐信:推荐信一般要求至少一封班主任或年级组长,一封代课老师,当然,如有一封校长的推荐就更好了。有的学校还要求有一封同学的推荐信(Peer Evaluation)。推荐信最好能够从侧面证实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课外活动。
Early Decision还是Regular Decision?:美国本科申请中有Early Decision 和Regular Decision 两种。如果你想申请Early Decision的话,你要考虑你确实理解了Early Decision 和奖学金的关系。一般来说,Early Decision在申请年的12月或次年的1月就可以知道学校是否录取你,但是要知道你有没有奖学金或学校能给你多少奖学金,那要等到次年的3、4月(此时Regular Decision的录取决定也已经基本决定了),甚至更晚。也就是在知道是否有奖学金之前你就要决定是否接受该校的录取。所以在申请某个学校的Early Decision时,你必须仔细考虑该校关于Early Decision中奖学金的声明。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的确被该校在Early Decision中录取,而你也接受了该校,那么你就得接受该校给你的任何奖学金方案,或没有奖学金的决定,而没有了谈判的余地。
现在大部分学校在决定录取与否的时候并不考虑你是否需要资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eed-blind Admission。虽然很多学校会尽量考虑给与你奖学金资助,但你还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尤其是中国学生,由于家庭和签证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需要全奖才能出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因此放弃Early Decision,尤其当你只想去Top 20的学校时。毕竟大部分学校Early Decision中录取的学生是最多的,如Harvard University 2002年录取了2066个学生而Early Decision 中录取的就有1171个。关键是在申请Early Decision时,要向学校问明是否给全奖。如果该校明确说明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id学生不适宜申请Early Decision的话,你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另外要补充的就是,Early Decision不影响你的Regular Decision的申请,也就是说,你可以拒绝Early Decision的录取,但是同时你也拒绝了该校可能发给你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