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
| http://121.22.48.125/images/h_dot.gif |
|
在这里提供一份考过的试题和一份考试情况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音位 2、词尾 3、词类 4、基本词汇 5、共同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的建立,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 。 3、语言中的句子是无限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和 是有限的。 4、非音质音位可分好几种,例如其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形成的音位叫 。 5、 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 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6、词义引申的方式可分两种,比如“东床”的含义是“东边的床”,派生义是“女婿”这种引申方式叫 。 7、文字的主要作用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局限性。 8、 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 9、汉字由于种种原因始终维持着 的格局。 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题中横线上。 1、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 哥本哈根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 B 哥本哈根学派是转换----生存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 C 哥本哈根学派是社会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 D 哥本哈根学派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三大学派之一 2、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 汉字与汉语音节互相之间是完全对应的 B 汉字记录音节但与音节并不完全对应 C 从汉字与音节的联系看,汉字是音节文字 D 汉字表示音节,不能适应汉语的特点 3、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是 。 A 汉语 B英语 C 阿拉伯语 D 俄语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 意译词都是借词 B 仿译词都是借词 C “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D “尼姑”、 “和尚”、“玻璃”是借词 5、“天子”、“驸马”、“丞相”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变化是 。 A 词义的消亡 B 词语的替换 C 词义的演变 D 词语的消亡 四、综合分析题(共20分) 1、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10分) i----y (---o k----p (----n f----s (注:这一题里的国际音标,一些电脑可能会因为没有安装国际音标字库而无法显示。) 2、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6分) 我们十分热爱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 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尾(画线部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4分) Many thanks for you! The book is being read by Smith. 五、问答题(共40分)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 2、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请以汉语为例加以说明。(10分) 3、什么是合成词?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类别。(5分) 4、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5分) 5、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这个特点?(10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供参考) 一、举例解释名词 1、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词尾就是附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例如books中的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就是词尾。 3、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例如汉语中能作主语、宾语的一般是名词,如“太阳”、“电视”等,就是名词。 4、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例如“人、山、水、看”等就是基本词汇。 5、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例如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二、填空 1、历史比较语言学 2、专语语言学 3、规则 4、调位(声调) 5、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 6、换喻 7、时空 8、腓尼基 9、意音文字 三、选择题1、A 2、B 3、B 4、D 5、A 四、分析题 1、比较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 ① 相同点:都是舌面前、高元音。不同点:i 不圆唇 ,y圆唇。 ② 相同点:都是舌面后、半高元音。不同点: 不圆唇 ,o圆唇。 ③ 相同点:都是不送气、清、塞音。不同点:k是舌面后音,p是双唇音。 ④ 相同点:都是浊音、鼻音。不同点: 是舌根(舌面后)音,n是舌尖前音。 ⑤ 相同点:都是清擦音。不同点: f是唇齿音,s是舌尖前音。 2、分析下面短语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我们 十分 热爱 祖国 辽阔 壮丽 的 河山 主 谓 十分 热爱 祖国 辽阔 壮丽 的 河山 偏 正 热爱 祖国 辽阔 壮丽 的 河山 述 宾 祖国 辽阔 壮丽 的 河山 偏 正 辽阔 壮丽 的 河山 偏 正 辽阔 壮丽 联 合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尾(画线部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 ( 1) 词尾s表示复数,属数的范畴。 (2) 词尾ing表示进行体,属体的范畴。 五、问答题 1、 (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等,但它们都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 (3)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2、(1)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2)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3 )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底层是30个左右的音位,它们组成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3、 (1)合成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2)合成词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构成,如“工人、农民”,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例如“老师、读者”。 4、(1)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2)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5、(1)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2)语言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的变化最迅速,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了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3)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 |
前一篇:我的实习总结
后一篇:博客昵称的由来 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