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早上8点多出发,在黄河边买了个硒砂瓜,然后去与黄河say
morning。以前见黄河都是在火车上看过去的,而且经过的几乎都是干涸的河段。今天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一眼看过去河面宽阔,尤其是近视眼的错觉让我一开始以为河水是淡定流淌的,风有点大,太阳又有点猛,我才低下头,这无意一看,我马上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歌词:黄河在咆哮!颜色、流速都在告诉我,她是母亲河——黄皮肤、不屈、坚定。

第一次,与黄河如此亲近

一路都是这些戈壁。
戈壁,源于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构成。
沿着黄河边开,就到了66号公路,这是一条中卫通往黄河古村落北长滩古村落的普通乡村公路,可它也不普通,它是网红打卡公路。因为这条公路依偎着戈壁蜿蜒而开,其中人们喜欢打卡的一段相对笔直,只有高低起伏。大人才喜欢拍照,小娃娃喜欢去探险,开始时我不想牛牛走上那些戈壁,尤其是天天跨过去的那一段看上去太危险了,她就满脸不高兴,但也不会当面驳我。于是我们带着娃们走上旁边的栈道,嗯,心情似乎好一点了,因为栈道和公路比还是野了许多。栈道没两下就走完了,天天又往戈壁上走,从栈道跨过去平缓了许多,我也允许牛牛走野路去,立马就生龙活虎起来,和天天越走越快,把孖女远远抛在后面。到后来两个人都到顶了,孖女还在半山腰。反倒是后来我们没跟在后面,只剩下他们四个了,却是团结起来一致行动,都不知道溜哪儿玩去了,估计司机也嘀咕,这公路不久拍几张照吗,这么晒居然能玩一小时?!哈哈哈。不过我们的司机也的确好耐心,从不催
。让我们玩到觉得自己都脱水了自动自觉上车补水去
。
车继续往前开,一路很多枣树、枸杞树和梨树,虽然还没到采摘的时候,但那坠坠的半熟果子已经让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城市人看得眼睛发红,充满了作恶的欲望
。后来回程的时候司机停车让我们下去揪了两个梨
其实不是想吃,单纯觉得亲手揪两个才算是融入这个地方了。
11点不到我们就到了北长滩。北长滩有着宁夏黄河北岸第一村称誉,沿着黄河北岸的狭长河滩散落分布,人口不多,大多都是上了岁数的留守老人,年轻人都搬到中卫市区去了。黄土房子依山而建,因势不同,房屋高低错落,一间挨着一间,我们一直走进去,到了稍微修饰过的一列房子处才停下,沿梯级走下去,有一间似乎荒废了的驿馆,因为上面太晒,这里有树荫有河风,我们想在这里待着。谁知道一阵大风刮过,吹起了铺天盖地的沙,顿时满头满脸满嘴都感到了大颗粒的亲吻。我们继续走到黄河边,很多学生在写生,八卦了一下是陕西过来的,就住在村口那个最大最漂亮的客栈里。除了那里,其他没有住宿的了,我们问小卖部的老人有没有住宿时,他直接回了一句“你们住不惯”。
在黄河边呆够了,雪糕也吃过了,才重新往村口方向走,才开始正式参观土房子。它们每户院落布局和房屋结构,仍保留了明清时代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四梁八柱式”土木结构建筑,而院墙则是用石块堆砌而成。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是宁夏境内具有地方特色、保存最为完整、最为集中的房屋。还有大大的广告写着《山海情》和《我们这十年》在这里取景。我们看了两三间,都是没有人的,可能出去了。后来在另一间张望时,推门出来个老婆婆,不知是谁先和她搭起讪来,于是我们陆续都进了人家屋子里凑热闹。嗯嗯,电视剧诚不欺我,摆设都是一样的。老公公和老婆婆的普通话不太灵光,反应也慢,老婆婆不停地拿着不同的物品问我们买不买,有沙葱、红枣、发菜等其他干货。我们叨扰了这么久,也很不好意思,帮她买了西红柿,问她哪里有水龙头我们洗一下,老婆婆又把西红柿接了回去,走到另外的屋子里,用水瓢在水缸里取一点水帮我们洗。看来这里用水还是不自由呀。
这天中午也是用干粮打发,在车上睡个午觉,下午就在沙坡头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