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的时候起,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长辈们都会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句民间谚语,就是说每年冬天的这两天是最冷的时候,在东北非常冷都要冻掉下巴了!
这句话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是劳动人民对天气冷暖变化的经验总结,类似的还有什么“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等等,在当初科技并不发达的时候,这些俗语都为劳动人民的生活带来些便利!即使在科技很发达的今天,这些谚语和俗语还在起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
近几年来,好象是在地球的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暖冬”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冬天不那么冷了,于是在3、4年前我还在怀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句话还能不能流传下去了,可是最近1、2年,冬天又开始了寒冷,而且一年比一年冷,今年尤为突出,东北这阵子真是冷的要命,持续-25度以下好多天,真有要冻掉下巴的感觉了!
腊八节还有一个纪念活动,就是在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吃“腊八粥”。“腊八粥”因为两点而得名:一是日子里带八,又在腊月所以叫腊八粥,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腊八粥里有八种食材而由此得名,第二种说法现代已经衍生为一种饮食的形式——八宝粥,即使不是在腊八节,人们也随时都能喝上香甜可口的八宝粥!
其实啊,腊八粥的来历是有典故的。话说从前一户穷人家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里忍饥受冻,因为家里穷没有什么粮食,而大雪又封门没有办法出门,怎么办?女主人就开始把家里所有装过粮食的容器都翻了一遍,找出了几种仅剩余一点点的谷物残渣,放在锅里,倒了点水,开始煮粥,没想到这几种谷物一起煮出来的粥味道特别还很香甜,喝了这粥大家都感觉不那么饿和冷了,而这一天恰恰就是腊月初八那天,后来全家人度过难关,想起那特别的粥很有纪念意义,于是就在每年的那天煮同样的粥来纪念并流传下来,其实,当时粥里也没有八样食材,由于中国人比较喜欢八,所以又加了几种,凑成八种,就成为了现在的腊八粥!
回顾了这段典故,我想现在大家都生活好了,对这粥的稀罕程度也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我想作为一种中国的习俗,这个传统还是流传下去比较好,毕竟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经验的结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