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重宝特殊版别钱

分类: 钱币 |
北宋徽宗时期,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时政危机。崇宁三年(1102),权臣蔡京受命撰写“崇宁重宝”钱文,并通行鼓铸。但蔡京所写的钱文将“崇”字的“山宗”竖笔相通(如图10);繁体的“宁”字省略了“心”中的一点(如图11)。人们很快便识破了蔡京“有意破宗,无心宁国”的险恶用意。因此,百姓更加痛恨这个“六贼”之首、祸国殃民的蔡京。当时民间也私铸一种“崇宁重宝”钱,以发泄百姓对蔡京等人和朝廷的不满。该钱正面穿上横卧一条蛇,蛇头代替“重”字第一笔,背面一轮西下余半边的落日(如图9)。寓意“毒蛇横行,末日来临。”结果北宋的命运竟被百姓所言中。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人举兵向北宋开战,并掳走徽、钦二帝及宗室、宫人等400余人,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以后,人们凡见到蔡京书写这种钱文的钱币或毁或熔,导致目前这种(破宗崇,无心宁)版别的钱币存世极其罕见。泉界已将这类钱币视为珍品。
1.“崇宁重宝”瘦金“丁”折十样钱(下图)。直径35.00毫米,重10.30克。特点:崇字丁部一横笔超长且遒劲。
2.“崇宁重宝”勾崇折十钱(下图)。直径36.00毫米,重11.70克。特点:崇字示部坚笔带勾。
3.“崇宁重宝”多笔宁折十钱(下图)。直径33.70毫米,重11.70克。特点:宁字多一横。
4.“崇宁重宝”省笔宁折十钱(下图)。直径33.10毫米,重11.50克。特点:宁字少一横。
5.“崇宁重宝”遥头范折十钱(下图)。直径34.70毫米,重16.20克。特点:钱文重笔。
6.“崇宁重宝”寄郭小字折十钱(下图)。直径34.30毫米,重8.50克。特点:四字钱文均靠近穿口。
7.“崇宁重宝”出头重折十钱(下图)。直径34.30毫米,重7.80克。特点:重字坚笔出头。
8.“崇宁重宝”异崇异宁折十钱(下图)。直径35.60毫米,重12.00克。特点:崇字最后一笔成圈形,宁字右下月纹。
9.“崇宁重宝”面蛇纹背半月折十钱(下图)。直径36.10毫米,重12.00克。特点:正面一条蛇横卧穿口上部,背靠近外廓半月纹。
10.“崇宁重宝”破宗崇折十钱(下图)。直径35.00毫米,重12.30克。特点:崇字示部坚笔上下贯通。
11.“崇宁重宝”无心宁折十钱(下图)。直径34.00毫米,重10.40克。特点:宁字心部缺一点。
12.“崇宁重宝”梯贝宝折十钱(下图)。直径36.50毫米,重11.20克。特点:宝字贝部成梯形。
13.“崇宁重宝”决角重折十样钱(下图)。直径35.90毫米,重12.80克。特点:重字里部决角。
14.“崇宁重宝”折十白铜大样钱(下图)。直径35.60毫米,重11.30克。特点:白铜径大且规整。
15.“崇宁重宝”大字宽贝宝折十大样钱(下图)。直径36.60毫米,重11.30克。特点:宝字贝部宽偏,大字且规整。
16.“崇宁重宝”面上星折十钱(下图)。直径33.80毫米,重10.00克。特点:重上星。
17.“崇宁重宝”面下星折十钱(下图)。直径34.90毫米,重12.25克。特点:宁下星。
18.“崇宁重宝”背巨星折十钱(下图)。直径34.00毫米,重8.50克。特点:背上巨星。
19.“崇宁重宝”背双龙纹折十钱(下图)。直径33.60毫米,重8.90克。特点:背浮雕双龙。
20.“崇宁重宝”背夫妻对拜折十钱(下图)。直35.50毫米,重11.80克。特点:背阴刻双人图。
前一篇:白铜崇宁重宝
后一篇:初识崇宁重宝的正样、大样与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