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五”钒钛产业新征程 是否会成下一个稀土

(2011-04-12 08:18:39)
标签:

股票

钒钛产业不能脱离钢铁

——专访四川省省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李朝柱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每一个十年都有钒钛产业发展的标志。”

“媒体关于钒钛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报道不准确,开发攀西钒钛资源,做好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钢铁。”

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朝柱自告奋勇选择去了遵义钛厂;工作多年后,他被调往冶金部科技司技术监督处,参与组织全国钒钛对外技术交流;之后,李朝柱先后去了中国钛公司、有色工业公司;最后来到四川时,他任中国有色工业公司成都公司与四川省有色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退休后,李朝柱任四川省省委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

半个多世纪来,从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到参与钒钛产业管理,李朝柱终身与钒钛产业结缘;期间,也多次参与攀枝花钒钛工业的科技攻关。

“上大学的时候,一名俄国化学家有句名言:当你选择化学作为你的专业之后,你将永不后悔。对我来说,就是能为四川钒钛产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将永不后悔。”与钒钛结缘,钒钛专家李朝柱如是总结他与钒钛的感情。

六十年钒钛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之一,李朝柱向记者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每一个阶段钒钛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上个世纪30、40年代,常隆庆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在四川攀西地区发现有大型铁矿的苗头。建国后,50年代,在攀枝花发现了钒钛磁铁矿大型矿场。

60年代,国家启动三线建设,重点着手对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的开采利用,一是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攀钢一期工程的普通高炉实现了高钛型钒型钒钛磁铁矿铁钛分离,炼出了铁;二是围绕钢铁基地建设修建了成昆铁路。

70年代,首次进行铁钒分离,并成功提出了钒;80年代,在选铁的尾矿中选出了钛;90年代,炼铁、提钒、选钛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开始整体推进。

进入2000年之后,新的十年中,我国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的进度远远超过前几十年,钒钛逐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独立出来。特别是四川,钒钛产业体现出了两个大的特点:一方面从攀钢集团独家开发攀西钒钛资源转化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行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有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涌现,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目前我国钒钛合金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与钒相关的钢铁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围绕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的发展,综合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李朝柱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四川的钒钛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钒钛磁铁矿资源以铁计为全国第二,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四川成为了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第一是南非)、中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中国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2008年进入中国园区50强。攀枝花被中国矿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钒钛之都。

不会成为下一个稀土

对于钒钛产业的发展瓶颈,李朝柱提出两点:第一,单就钒和钛而论,产业规模和总量不大,整体规模还较小。“这怎么说也应该成为一个千亿产业!”他指出,四川的钒钛产业要发展,必须与钢铁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因为从资源特色上看,钒和钛与钢铁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这必然会成为一个钒钛钢铁产业。就是四川的优势,也是四川钒钛业发展多年来形成的共识。”李朝柱说。

第二,目前钒钛产业发展已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低水平、同构化严重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生产设施、设备结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的矛盾突出。比如重复建设使建成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效益低下,技术创新能力弱。

李朝柱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有两个途径。一是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行业要鼓励进行资产重组、联合,通过整合后做大做强。他认为,钒钛产业在某些领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引导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稀土产业曾经长期处于无序开发的状态,对于钒钛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稀土的问题,李朝柱认为钒钛与稀土是不可比的。短期内,钒钛资源的总量远在稀土之上;钒钛资源对国家的战略保障作用,也远在稀土之上。但作为稀有金属资源,本身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国家应该重视和做好宏观调控。

李朝柱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认准钒钛产业之后就一定不要松劲,对于这个新兴的、充满前景的产业,只要选好了合适的项目,确实是高水平、高起点,还能够有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人,在钒钛产业未来发展中将会大有作为。

钛市场高端产品走俏

钛白粉属于钒钛产业钛化工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民营资本进入最多的一个领域。据攀钢研究院钛研所所长杨仰军介绍,钛白粉约占目前钛原料市场的90%左右,涉及到涂料、造纸、油墨等多个行业,在化工上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钛白市场究竟有多大呢?云南大互通工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照义告诉记者,我国近年来的需求已成倍增长,五年前,市场需求总量大概在30万吨/年,现在,这个数字已达到200多万吨,而且还在上升,预计未来三年将会再增加1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人均钛白消费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消费需求,钛白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杨仰军分析,现阶段,中低端领域的硫酸钛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高端的氯化法钛白却在不断进口。

企业竞争方面,攀钢集团总经理余自苏透露,他们将在钛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攀钢发展的重点是高端产品,计划建造一条年产10万吨的氯化钛白生产线;金属钛方向上,将与钢铁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进军高端钛材产品。而在产业链的中低端领域,将依靠收购与联合,与已进入该领域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与攀钢等大型企业相比,一些中小型企业更专注市场的细分,加快对特种钛白产品的市场占有。记者在四川华铁钒钛科技公司了解,他们今年开发的催化钛白(学名脱销二氧化钛)产品,就属于高端的特种钛白,主要应用于火电站脱销装置中的催化剂原料。

华铁公司总经理胡新平分析,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在催化钛白领域的需求量目前约在2万吨左右,但随着国家的环保标准提高,未来几年将推动所有火电站配套脱销装置,这个计划的执行,将使催化钛白市场需求量十二五期间大大增加。

“我们目前的年产能是5000吨,二期工程的投产后,到今年底可达到20000吨的年产能。”胡新平认为,催化钛白受火电站发展的限制,市场预计只有15到20年的增长。而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他们还将在电子钛白、超纯钛白等领域开发新产品。

与普通钛白相比,特种钛白的市场更受投资者的追捧。胡新平透露,他的公司已经获得国内风险投资公司的注资。此外,技术研究以及后续产品的开发上仍需要大量的融资,目前,该司的特种钛白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并接下了国家863科研项目。(证券时报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