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王论剑

(2010-02-11 08:37:45)
标签:

股票

□股王论剑之赵能投资
半仓过年是上策
2010-02-11

  记者:昨天股指终于涨了,让人们想空仓过年的人心发慌,到底该保持什么样的仓位?

  赵能:这两天的股市如打久了的麻将,赢家都跑了,剩下的全是输家,都急着想翻梢,这能弄出多大的名堂来呢?先前的跨年度行情没有了,新年开门黑了,红包没有了。分析师们一致看好的9日时间窗口也没有打开,难怪散户们在说,命咋这苦哦。早上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一些基金经理这会儿都去三亚晒太阳去了,赢家是该潇洒,不过有一点,他们走了,没人拉指数自然也就没人砸盘了,所以昨天虽是地量,但好

  歹收了个红盘。于是想翻梢的人们又在盼望,最后两天能否变变盘,拉一波给大家发个红包。我的看法是,这股市同打麻将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输了总想急于扳回来,但往往事与愿违,眼下就一件事,收拾行头回家过年,不要在乎那一城一地的得失,年前没行情,年后必然有,钱若在,机会就在,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过年期间好好做做功课,选好票,开年在战。至于是持股还是持币,我认为,一半清醒一半醉,不要满仓但也不要空仓,年前的利空也消化得差不多了,至于老外那边,影响毕竟是有限的,从近几年的历史看,节后都有一波行情的,半仓过年吧,进可攻退可守。

□股王论剑之郑强操盘
反弹可以乘机减仓
2010-02-11

  记者:在成交量继续萎缩的情况下,昨天股指震荡上行,你如何看?

  郑强:昨日大盘在指标股的带动下出现一波小幅反弹,成交量较昨日继续萎缩。表明临近过年大家都无心恋战,唯独一些游资依然是不甘于寂寞,两市涨停个股增长6家,创业板继续强势,板块涨幅超过4%,领跑两市。

  目前离春节还有2个交易日,朋友们最关心的是持股还是持币过节日。昨日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中提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节前市场表现低迷,但多数散户对于节后的行情还是表现出乐观,60%的散户愿意‘持股过节’,节后看涨的散户比例更是高达65%。”从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均准备持股过节。反过来我们想一下机构是否这样认为呢?答案不一定,大部分投资者准备持股那么机

  构的看法往往会相反,所以我认为今日和周五的走势至关重要,机构可能会乘机拉2天将筹码派发给中小投资者,就本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投资者是被高位套牢的,就算是拉2天也回不了本,那意味着不可能出货,甚至有些还会进行加仓来摊低成本。所以我认为机构很有可能就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节前最后两个交易日我的建议是投资者需要多观察,如果反弹拉升可以乘机减仓,如果继续往下甩,那么套得多了可以继续持股观望等待反弹。空仓的朋友继续等待新的热点出现。此外广发的上市,参股广发类个股会有脉冲表现的机会,但整体把握难度较大。可适当关注券商类个股601788光大证券的走势。

  资产:农业股000998隆平高科600371万向德农选择继续持有。目前资金余额15306.92元。总净值:297886.54元。

  今日操作计划:2只农业股继续观察其走势伺机而动。

□股王论剑之快刀王齐
后市不必太过忧虑
2010-02-11

  记者:昨天股指明显走强,阶段性底部是否已经出现?

  王齐:昨日股指比市场预期的偏强,“两桶油”均小幅上涨,飞机制造、金融和煤炭在盘中走势稍强,市场做空动能开始萎缩,自身反弹动力日渐趋强。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银行业放贷的步伐稳定,尽管通胀情况有所显现,但仍旧处于低位,预计恶性通胀不会显现,这使得央行在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虽然市场存在诸多内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股指目前走势疲软,但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根据当前已经公

  布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年报业绩增长应在20%以上,而1季度报表同比增幅将会更大,从当前市场市盈率来看大盘已经进入了合理区域,市场下跌应该是价值凸现的时候。短线来说股指在3000点以下应该大幅做空,可市场没那么做,1月29日市场冲击3000点未果,2月4日同样未能战稳,成交量始终是市场的软肋,后市股指可能演绎“四渡赤水”的经典战法,后市不必太过忧虑。

  昨日持有观察的长春燃气上涨2.92%,明显强于大势,今考虑暂时性离去,余下的资金准备半仓介入海南高速(000886)。

  长春燃气131000股,市值1291660元,总资产3766142.71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