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父母一份爱
(2009-05-13 17:51:29)
标签:
杂谈 |
小健是我的宝贝儿子。结婚不久,父母就一个劲地催我早点生一个,趁着他们身体好,还能帮我带几年孩子。我说过几年再说吧,你们刚退休,还是好好享受一下退休生活吧,等我以后经济基础好点儿再要孩子,那时候我就可以请个保姆照顾孩子了。父亲笑着来了一句:“人老骨头绵,正好帮长年。”
于是就有了小健。像所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样,小健成为全家人的掌中宝和开心果。但是我没有想到,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向相处融洽的一家人却渐渐疙疙瘩瘩起来。
父亲有午睡的习惯,而小健则对睡着了的爷爷很感兴趣,不是去揪鼻子,就是去抠脚板心。小健的这些童稚之举常常逗得我和妻子哈哈大笑,虽然嘴上也说着小健,别去打扰爷爷休息,可内心我们都不以为然。
父亲吓唬小健:“再捣乱我就揍你的小屁股喽。”在小健的眼里,爷爷是个纸老虎,父亲越吓唬他,他越来劲。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下班一进家门,小健就眼泪汪汪地扑过来,说爷爷打他。我母亲过来说,小健中午的时候和我父亲捣乱,说了好几次都不听,父亲气不过,就给了他几巴掌,让他长长记性。妻子赶忙查看儿子的小屁股,看到一个巴掌大的红印,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我也在心里埋怨父亲下手狠了一些,可是看到妻子生气,母亲在旁边赔着笑脸,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我不说,不等于妻子不说。儿子睡下后,妻子去找父亲评理,认为父亲不应该为这么点小事就打孩子:“再说了,孩子和您捣乱,那是和您亲,午睡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犯得着和孩子较真吗?”
父亲说:“这怎么是和孩子较真呢,午睡是我几十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我不喜欢这个时候被人打扰,何况,我也警告他好多次了,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我教训他一下也是想教育他啊!”
妻子在我的示意下不再说什么了,可是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父亲和妻子都生气了。第二天中午,父亲进房午睡的时候把门反锁了,小健再也没有办法进去捣乱了。看着那紧闭的房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星期六的早晨,父亲和母亲说想出去走走,我想这正是个缓和家庭气氛的机会,于是连忙附和:“好啊好啊,你们想去哪儿,我开上车,我们一家人出去转转。”
父亲说想去附近的南山转转,春天来了,山上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呢。一家五口坐上了车,小健兴奋地大叫:“噢,走了,走了。”我顺口问了一句:“小健,想去哪儿玩哪?”
“去海洋公园,去海洋公园。”小健大叫。我愣了一下,说:“小健,今天我们去南山看花,下次再去海洋公园好不好?”
“不好,不好。”小健在妻子的怀里闹腾起来。妻子一边哄着小健,一边说:“要不就去海洋公园吧,你看我们都答应孩子好几次了也没带他去。”
我把询问的目光转向父亲。父亲说:“你拿主意吧,我随便。”
“那我们就去海洋公园吧。爸,下次我再陪您去南山。”我把方向盘一打,开上了通往海洋公园的三环路,小健欢呼起来,看到儿子那个高兴劲儿,我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海洋公园的门票要八十元一张,父亲说,他和母亲就不进去了,反正里面空气不好,憋得慌,两个人可以省一百多块钱呢,他们就在外面逛逛等我们出来吧。
等我们从海洋公园出来,却不见父母亲的身影,挡风玻璃前夹了一张纸条,父亲说,他和母亲等得无聊,坐公交车去南山了,让我们自己回家。
想到父母亲搀扶着挤公交车的身影,我心里涌起了一丝愧疚。
母亲的生日,我提议到外面去吃饭。一家人坐定后,服务员过来,我低头问儿子:“小健,想吃什么呀?”
小健指着墙上的广告画说:“吃虾,我要吃虾。”
父亲一声轻咳,妻子却已经吩咐了服务员:“那就要干锅香辣虾吧。”
“另外再要一个干锅鸡。”我扬声说。妻子不解地看着我:“一个干锅香辣虾就够五个人吃了。”我正要解释母亲对虾过敏,母亲却开口附和了妻:“要一个干锅就够了。”
菜上来后,我和妻子手忙脚乱地为儿子剥虾,看到儿子吃得那么高兴,我和妻子也忍不住眉开眼笑。
整顿晚饭,母亲只吃了一小碗饭店赠送的银耳汤。
而我对这一切,并没有太多的注意。直到那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逗小健:“唉,我们两个六十几岁的老家伙,加起来也比不过你一个四岁的小毛孩啊。”母亲轻轻呵斥父亲:“你跟孩子胡说什么呢?”父亲说:“我是胡说吗?我们的儿子呀,他的心里只有他的儿子,哪里还有我们的位置!”
父亲的语气充满了失落,母亲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老头子,别想那么多了。”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忽略自己的父母呢,我不再对他们嘘寒问暖,不再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从我自己有了儿子后,慢慢开始的吧。儿子填满了我的情感空间,一切事情我开始以儿子为中心,餐桌上总是儿子喜欢的饭菜,吃饭的时候,我不停地问儿子要什么,出去玩,我也总是以儿子的意志为转移。可是,我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宝贝捧在手心的时候,又置年迈的父母于何处呢?难道说,白发苍苍操劳一生的他们,老了以后,他们的需要和习惯还要为一个四岁的小子而改变?
那天晚上,我再一次请父母亲出去吃饭,只是,我不再征询我那宝贝儿子的狗屁意见,而是问母亲想吃什么,母亲生日的那碗银耳汤成了我心头的一根刺。母亲迟疑着,目光落在小健的身上,她害怕自己的意见会和小健的心思相左,到时候又是空欢喜一场。我说:“妈,我这是给你补生日的那顿饭呢,你说上哪我们上哪。”后来我们去了一家湘菜馆,看到父母亲微笑着互相夹菜,眼神溢满了欢乐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我一定要让他们更多开心地笑。
(摘自《家长里短》)
于是就有了小健。像所有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样,小健成为全家人的掌中宝和开心果。但是我没有想到,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向相处融洽的一家人却渐渐疙疙瘩瘩起来。
父亲有午睡的习惯,而小健则对睡着了的爷爷很感兴趣,不是去揪鼻子,就是去抠脚板心。小健的这些童稚之举常常逗得我和妻子哈哈大笑,虽然嘴上也说着小健,别去打扰爷爷休息,可内心我们都不以为然。
父亲吓唬小健:“再捣乱我就揍你的小屁股喽。”在小健的眼里,爷爷是个纸老虎,父亲越吓唬他,他越来劲。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下班一进家门,小健就眼泪汪汪地扑过来,说爷爷打他。我母亲过来说,小健中午的时候和我父亲捣乱,说了好几次都不听,父亲气不过,就给了他几巴掌,让他长长记性。妻子赶忙查看儿子的小屁股,看到一个巴掌大的红印,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我也在心里埋怨父亲下手狠了一些,可是看到妻子生气,母亲在旁边赔着笑脸,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我不说,不等于妻子不说。儿子睡下后,妻子去找父亲评理,认为父亲不应该为这么点小事就打孩子:“再说了,孩子和您捣乱,那是和您亲,午睡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犯得着和孩子较真吗?”
父亲说:“这怎么是和孩子较真呢,午睡是我几十年雷打不动的习惯,我不喜欢这个时候被人打扰,何况,我也警告他好多次了,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我教训他一下也是想教育他啊!”
妻子在我的示意下不再说什么了,可是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父亲和妻子都生气了。第二天中午,父亲进房午睡的时候把门反锁了,小健再也没有办法进去捣乱了。看着那紧闭的房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星期六的早晨,父亲和母亲说想出去走走,我想这正是个缓和家庭气氛的机会,于是连忙附和:“好啊好啊,你们想去哪儿,我开上车,我们一家人出去转转。”
父亲说想去附近的南山转转,春天来了,山上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呢。一家五口坐上了车,小健兴奋地大叫:“噢,走了,走了。”我顺口问了一句:“小健,想去哪儿玩哪?”
“去海洋公园,去海洋公园。”小健大叫。我愣了一下,说:“小健,今天我们去南山看花,下次再去海洋公园好不好?”
“不好,不好。”小健在妻子的怀里闹腾起来。妻子一边哄着小健,一边说:“要不就去海洋公园吧,你看我们都答应孩子好几次了也没带他去。”
我把询问的目光转向父亲。父亲说:“你拿主意吧,我随便。”
“那我们就去海洋公园吧。爸,下次我再陪您去南山。”我把方向盘一打,开上了通往海洋公园的三环路,小健欢呼起来,看到儿子那个高兴劲儿,我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海洋公园的门票要八十元一张,父亲说,他和母亲就不进去了,反正里面空气不好,憋得慌,两个人可以省一百多块钱呢,他们就在外面逛逛等我们出来吧。
等我们从海洋公园出来,却不见父母亲的身影,挡风玻璃前夹了一张纸条,父亲说,他和母亲等得无聊,坐公交车去南山了,让我们自己回家。
想到父母亲搀扶着挤公交车的身影,我心里涌起了一丝愧疚。
母亲的生日,我提议到外面去吃饭。一家人坐定后,服务员过来,我低头问儿子:“小健,想吃什么呀?”
小健指着墙上的广告画说:“吃虾,我要吃虾。”
父亲一声轻咳,妻子却已经吩咐了服务员:“那就要干锅香辣虾吧。”
“另外再要一个干锅鸡。”我扬声说。妻子不解地看着我:“一个干锅香辣虾就够五个人吃了。”我正要解释母亲对虾过敏,母亲却开口附和了妻:“要一个干锅就够了。”
菜上来后,我和妻子手忙脚乱地为儿子剥虾,看到儿子吃得那么高兴,我和妻子也忍不住眉开眼笑。
整顿晚饭,母亲只吃了一小碗饭店赠送的银耳汤。
而我对这一切,并没有太多的注意。直到那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逗小健:“唉,我们两个六十几岁的老家伙,加起来也比不过你一个四岁的小毛孩啊。”母亲轻轻呵斥父亲:“你跟孩子胡说什么呢?”父亲说:“我是胡说吗?我们的儿子呀,他的心里只有他的儿子,哪里还有我们的位置!”
父亲的语气充满了失落,母亲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老头子,别想那么多了。”
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忽略自己的父母呢,我不再对他们嘘寒问暖,不再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从我自己有了儿子后,慢慢开始的吧。儿子填满了我的情感空间,一切事情我开始以儿子为中心,餐桌上总是儿子喜欢的饭菜,吃饭的时候,我不停地问儿子要什么,出去玩,我也总是以儿子的意志为转移。可是,我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宝贝捧在手心的时候,又置年迈的父母于何处呢?难道说,白发苍苍操劳一生的他们,老了以后,他们的需要和习惯还要为一个四岁的小子而改变?
那天晚上,我再一次请父母亲出去吃饭,只是,我不再征询我那宝贝儿子的狗屁意见,而是问母亲想吃什么,母亲生日的那碗银耳汤成了我心头的一根刺。母亲迟疑着,目光落在小健的身上,她害怕自己的意见会和小健的心思相左,到时候又是空欢喜一场。我说:“妈,我这是给你补生日的那顿饭呢,你说上哪我们上哪。”后来我们去了一家湘菜馆,看到父母亲微笑着互相夹菜,眼神溢满了欢乐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我一定要让他们更多开心地笑。
(摘自《家长里短》)
前一篇:090513 踏准节奏,紧跟热点
后一篇:股王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