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 感知觉>>第三节 错觉>>学习内容

(2007-05-24 06:08:57)
标签:

心理学教程

分类: 心理学教程
 
错觉
 

1.错觉及其种类

一、错觉及其种类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列子》一书中就载有小儿辨日的故事,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就是错觉的一例

 

如图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错觉的种类很多。研究得最多的是几何图形错觉。几何图形错觉可分为以下几种:
  (1)方向错觉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看起来直线两端向外移动部分不再是直线了(Poggendorff,1860);由于背后倾斜线的影响,看起来棒似乎向相反方向转动了(Zollner,1860);画的是同心圆看起来却是螺旋形了(Fraser,1908)。
  (2)线条弯曲错觉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因背景的斜线的影响线条发生了变形;两条平行线看起来中间部分凸了起来(Hering,1861);两条平行线看起来中间部分凹了下去(Wundt,1896)。
  (3)线条长短错觉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垂直线与水平线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垂直线比水平线长(Fick,1851);左边中间的线段与右边中间的线段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线段比右边的要短(Müler-Lyer,1889)。
(4)面积大小错觉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中间的两个圆面积相等,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圆大于右边中间的圆;中间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但看起来左边中间的三角形比右边中间的三角形大(Ebbinghaus,1901)。
  除了几何图形错觉外,还有:
  (1)形重错觉,例如,一斤铁同一斤棉花的物理重量相等,但是,人们用手加以比较时(不用仪器)都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得多。这是以视觉之“形”而影响到肌肉感觉之“重”的错觉;
  (2)方位错觉,例如,听报告时,报告人的声音是从扩音器的侧面传来的,但我们却把它感知为从报告人的正面传来。又如,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海上飞行经验不够丰的飞行员因分不清上下方位,往往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入海中的事故。还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2.错觉理论

  关于错觉产生的原因虽有多种解释,但迄今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现象上看,错觉的产生可能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是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有的是对象处于某种背景之中,如太阳错觉等。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可能是错觉产生的原因之一。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等因素有关。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习惯地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所以,月夜观月,也习惯地把大片白云看成是静止的,误以为月亮在云后移动。
  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例如,时间错觉:焦急地期待、通宵地失眠、百无聊赖、无事可干等都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有所谓“度日如年”“一日三秋”之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或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有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战败了的士兵,由于恐惧情绪而产生“风声鹤戾、草木皆兵”的错觉等。
  错觉也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形重错觉的产生很可能是大脑接受视觉信息多于肌肉动觉的信息而引起,因为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视觉。在提同样重量的物体时,根据视觉提供的信息,人便准备用大力气去提大物、用小一点的力气去提小物,结果便感到两个物体重量不同,总觉得较小的物体重些。又如,听报告时声音从侧面的扩音器而来,我们总觉得它来自报告人的口中。这种“声源移位的错觉”则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之,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在各种错觉产生的过程中,这些因素也不是孤立地平均地起作用的。某种具体错觉产生的原因,应具体地进行分析。从19世纪以来,人们提出过许多解释错觉的理论,但还不能完全解释错觉现象。错觉的主要理论有:眼动说、常性误用说、神经移位说、混淆和错误比较说、对比相同化说。
(一)眼动说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眼动说认为,人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而对物体长度的印象就是以这种扫描为基础的。由于周围刺激的影响,眼动的方向和范围常常变化,因而产生长度错觉。例如在观察缪勒—莱尔错觉团形时,向外伸展的箭头使眼球移动的距离增大,因此两个原来等长的线段看上去却不一样长了。在观看竖错觉图形时,由于眼球作垂直扫描运动比作水平扫描运动困难一些,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段看起来比等长的水平线段长一些。眼动理论是较早的错觉学说,虽然也能解释几种几何图形错觉,但实验依据不充分,且相互矛盾。例如有些研究发现,眼动范围与缪勒—莱尔错觉确实有着某种关系。但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在速示刺激图形或使用稳定网膜像的条件下.虽然眼动因素被排除,但错觉依然存在。所以,眼动虽然很可能是导致错觉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因难,有人提出,错觉是由于中枢向眼肌发出了不适当的运动指令造成的。因此,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实际没有运动,错觉也会产生。但这种说法尚无实验依据。
(二) 常性误用说
  常性误用说认为错觉是由于误用了知觉恒常性所导致。例如,在观察庞邹错觉图例(如下图B),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由于两条辐合线提供了线条透视.我们会觉得上方线段比下方线段远一些。其实,两条实际等长,在网膜上的投影也相等。这样,考虑到线段的距离,“远处”的线段就显得长了,因此,这种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这种学说可以解释一部分错觉现象,但有事实证明,当观察者不产生深度印象时,有些错觉(例如缪勒—莱尔错觉)仍很强烈。可见常性误用也不是造成错觉的唯一原因。
(三) 神经位移说
  神经位移说又称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认为错觉的产生并非个体对外在物体特征失实解释,而是由于物体各部分引起的兴奋彼此抑制所致。均匀白色线条交点处看起来有灰色阴影,这是一种明度错觉。按照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解释,因其周围全是白色而使中间部分白色的反光,在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细胞时,受到周围细胞的抑制,因而形成错觉。但集中注视某一交点时.灰色明影则消失。(如图)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这是因为注视时,该交点的影象落在中央窝,该处神经细胞密集,感应敏锐,周围细胞不能对之形成抑制。轮廓的位移现象也是侧抑制的结果,在视觉上产生偏移的错觉。即当后一轮廓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兴奋时,被前一轮廓所引起的兴奋所抑制,发生位移现象。神经位移说也能较好地解释波根多夫错觉。
(四) 混淆或错误比较说
  混淆或错误比较说认为错觉是混淆或错误的比较所造成的。例如桑德平行四边形错觉是混淆了对角线长度与四边形面积的结果:而缪勒—莱尔错觉(如图)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是观察者在比较线段长度时.不是对中间的线段进行比较。而是对整个图形进行比较,错误地比较自然就造成了错觉。混淆和错误比较说虽然简明实用,但较肤浅,不能从根本上揭示错觉的成因。
(五)对比和同化说
  对比和同化说认为,由于人观察事物时总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进行的,所以对比效应和同化作用往往造成错觉。由对比效应造成的错觉就是对于主图形的知觉朝着与背景成分相反的方向歪曲。例如艾宾浩斯错觉 。

 第二章 <wbr>感知觉>>第三节 <wbr>错觉>>学习内容

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分别被小圆或大圆包围,看起来被小圆包围的那个圆显得大。   这就是因为对于主图形(中间的圆)的知觉向着与背景成分(小圆或大圆)相反的方向歪曲(放大或缩小)。由同化作用造成的错觉则是指对于主图形的知觉朗着与背景成分相同的方向歪曲。例如桑穗平行四边形错觉,四边形越小,它的对角线看起来越短。这就是因为知觉时将刺激中的某一成分同化在它的背景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