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悉本轮行情上涨的本质

(2010-10-25 20:03: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周贵银观点

先下一个通知:

 

本月31日下午,“上证博客全国行”即将在宁波召开,本次活动演讲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林建勋、淘气天尊还有我三位博主。这次我们演讲的主题是“寻找跨年度的大牛股”,这应该是一个命题“作文”。因为我们在接到通知时就已经限定了演讲的主题内容。很明显,这是一次很务实的活动。没有令人感到非常苦涩的宏观累述,也没有令人昏昏欲睡的行业罗列,而是贴近市场的寻股之旅,而且是要跨年度的。与此同时,上证报还建议我们能否从更长远更战略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选股思路和视角。本人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感谢上证报能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推出这样的活动。

 

其实中国股市每五年都会有一个规划,而中国股市也基本上是一个5年为一个周期。而每个五年牛熊转换,都会围绕着党的五年规划在进行。所以,本次活动新兴产业估计是必不可少的话题。但是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可以走5年牛市?什么样的股票可以值得我们钟情它5年?而这些长期看好的股票当前正是一个建仓的良机,而我们的这次活动是否正好处在跨年度牛市的起点上。这正是我们这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一起期待它的到来——“上证博客全国行·宁波站”暨寻找跨年度的大牛股。

 

 

详细内容请点击一下链接

http://www.cnstock.com/hudong/2010szbknb/index.htm

 

 

 

 

这波行情上涨的原因,大家都应该能说出来,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和通胀预期,最多再能想到新兴产业中的投资机会。但是如果要给这波行情的本质或者深层次的资金来源做一个判断其实是很难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谁能一下子讲清楚这波行情资金从哪里来的。

 

热钱流入和房地产资金的挤出效用是我们能想到的,但是多少,我们根本没法测算,也就是说这是可以定性的,但是没法定量。肯定有,多少不知道,怎么进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不知道。房地产资金有多少进来了,也不知道。今天在今日股市中,我也大体提到这个问题。这波行情的脉络开始有点清楚了,就是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成了导火线,热钱说不定也是煽风点火的,其实起主导作用的还应该是社保,由于其政策敏感性特别强,他们或许能够提前闻到什么政策上的变化。然后是保险自己通过申购和赎回在影响基金的行情。据说,证券营业部的保证金数量在增加,说明场外资金或者场内资金刚刚有点明白:行情来了。

 

今天我在今日股市上说了三点

第一,   中小板、深圳市场上周就创新高了,今天上海创新高了,从右侧交易追踪趋势的角度看,没有必要害怕行情会结束。

第二,   但凡行情如果要结束,首先一点就是市场都明白我们的行情运行的逻辑,连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都能说明白的。但是现在连机构都说不明白,即使说了也是在表面上。所以随着行情的发展,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有媒体报道说,是社保资金发动的行情,因为其背后是国有股要减持来充实社保资金。所以,发动行情是为了国有股的套现。这似乎是一个阴谋论。我们不管分析的逻辑是否有道理,总之我们记住一条。行情涨起来了,涨到哪里不清楚。但是你涨不动的时候我们可以追踪到。但是要想赚到钱,必须要做到耐心持股待涨,而不是换股,因为上涨的逻辑和顺序根本就没法搞明白。不要太贪婪,一波行情,你的股票最终只要涨了就可以,至于先涨还是后涨就当是排队了。

第三,   通胀预期行情有两个主线,一个是基本消费品,比如食品饮料。今天我们看到基金三季报组合,这个领域配置比例很高。但是十月行情表现却很差。为什么,因为都知道的或者上个季度增仓的,这个季度就要小心了,现在的表现我们看明白了。第二是资源涨价。首先我们要明白,通胀是资源涨价。但是不是有色板块涨价。我们真正的上游资源类个股是很少的。我前期说过广晟有色、中色股份等少数真正的采掘类上游已经涨的很厉害。至于有色,他们的业绩受制于上游原材料,节能减排,下游消化能力等因素,所以他们的行情很难经得住业绩的考验的。我觉得有色行情着实要小心点了。如果要选股还是要选择新兴产业。有几个好处,1、符合产业政策;2、市值小,好炒作,尽管当前大盘股火,但是笑到最后的不是他们,而是新兴产业。3、如果害怕风格转换让自己被动,可以在主板的和中小板、创业板的新兴产业中都配置一些。

 

总之,行情暂时无忧,大家都还不明白,问题就不大。耐心选好跨年度的大牛股持有。将来会有不错的回报。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就有点学问了。我们将在本月31号宁波的论坛中详细阐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