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周贵银
大盘一天狂泻264点,而在收盘跌幅收缩至172点,对于这样的单日剧烈振荡走势应该理解为中级调整的开始还是一次疯狂的洗盘呢?笔者认为这更像是一次洗盘而非中级调整。
首先,从表现形式看像是洗盘而不是中级见顶。大家都知道,这波行情与2006年、2007年的行情很像,要么不下跌,要下跌就是狂泻,而我们对照2006年和2007年的行情看,凡是单日狂泻式的下跌最终都被证明是有惊无险。究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以出货为目的的下跌,象这样的走势没有哪个机构可以真正跑的出来,也就是说果真是出货行情的话,那种下跌应该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而我们从周三狂泻跌破3200点以后的走势看,这种抄底资金是何等的踊跃。就算是机构真有出货的意愿,那也得经过一次激烈的争夺后才会知晓出货的资金到底是对还是错。而从2006年和2007年的每次狂泻后的走势看,后续资金总是逼着前期出逃的资金不断的空翻多。
其次,基本面上并不支持一波中级调整行情的诞生。笔者也曾经想过,2006年和2007年的每次狂泻之后的上涨都是有基本面作为支撑的。每当出现中级调整迹象时,基本面上总是能出现超预期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想有惊无险必须有超预期的基本面作为支撑。而如今,这种超预期的基本面正在成为现实。刚刚公布的6月份数据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而更重要的是环比正在逐渐的向好。这给了市场一个超预期的想象空间。在一个预期是越来越好的市场环境下,是不太可能出现股市走势和基本面预期完全背离的。而大家普遍预期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其实也是多余的。因为,在一个消费不能有超预期的增长,外贸出口还没有完全转好,CPI没有转正,仅靠投资一条腿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贸然放松货币政策的。因为,我们的管理层是最不愿意看到大好的局面由于货币政策的转向被打回原形的。就算是货币政策有一点微调,但这并不能代表货币政策真正的逆转。可见,在流动性和股市高度相关的市场情况下,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为股市持续走好奠定了基础,而我们的管理层也不止一次的在多个场合谈到这个观点。
再次,市场行为层面上决定了中级调整还不应该到来。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还刚刚恢复。在信贷投放趋于谨慎,财政支出日益吃紧的背景下,直接融资就可以缓解这两个重要矛盾。而新股发行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股市的赚钱效应,最起码不能形成熊市预期。因此,从管理层角度理解,这个位置并不是需要调控股市的时候。从机构角度看,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获利筹码。虽然从1664点到现在指数已经翻倍了,但是如果考虑到2008年的浮亏,其实市场获利盘并非大家想象的多。尤其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个位置需要做的只是调整持仓结构,并非大幅度降低仓位。只有熊市来临的时候,公募基金才会把仓位降低到底限,而熊市的来临一般都需要大的事件来驱动。而目前并没有超出预期的利空促使熊市预期形成。而具备一定市场号召力的私募和游资,只要市场环境是温和的,它们就是活跃的,也不存在持续做空的动力。再加上第三季度是迎接60年大庆的前期,在这种良好的预期下,市场不会出现类似熊市极度悲观式的走势。这就决定了即使短期做空的资金很快就会重新翻多,最起码不会彻底离开这个市场。
综上所述,周三的狂泻应该把它理解为一次洗盘。尽管任何一次狂泻都预示着部分资金的出逃,但同时也预示着同量资金的进场。而随着经济数据环比的逐渐转好和2008年翘尾因素的消失,接下来的经济数据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看,都将出现好于预期的情况。因此,在预期向好和无重大利空的双重因素决定下,A股市场还不具备终结牛市行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