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个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恐惧与贪婪是投资的大敌,如果能够克服这两大缺点,做好投资就有了很大的保障。这两者中恐惧又比贪婪更难克服。
   
  一般而言,投资哲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投资哲学相信市场总是对的,信奉这种投资哲学的人不相信企业价值,要么分散投资或者指数化投资,要么运用技术分析来进行投资。这类投资者倾向于相信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这一理论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
 
另一类投资哲学相信市场总是错的,这类投资者基本上都不相信有效市场假说,他们相信企业是有价值的,短期价格可能偏离价值,但长期看价格必然向价值回归。从统计结果来看,信奉第二类投资哲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巴菲特、林奇、索罗斯等投资大师,都坚信市场总是错的,并且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巴菲特曾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会变成一个拿着锡罐子的街头流浪汉。”而信奉第一类投资哲学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成功的大家。巴菲特等人的投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在坚持投资哲学的基础上,利用市场的无效性来赚钱。首先利用市场的失效,找到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失效就是企业的价值没有真实的传递。他假设大家暂时没有看到这家企业的价值,但是人是聪明的,还是会回归理性。其次,他看到后买了,买了还坚持,不论有什么波动都不为所动,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他相信这个市场对于他看好的肯定有别人看好,紧接着会有更多的人看好,股价慢慢会回到高点,所以最后他是赢家。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股市从去年10月的高点到现在已经调整了超过40%,系统性风险可以说得到了较大的释放。而在泡沫破裂的过程中,肯定有一批优质高成长的公司被市场无情的“错杀”了,而作为聪明的价值投资者,现在正是利用市场的错,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和搜寻“千里马”的时候。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崇尚价值投资的QFII们的经验,近期上证50 ETF的放量启动,以及QFII、罗杰斯进场的消息,是不是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呢?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些资金的短线投机行为,因此具体的介入时机还需要我们结合基本面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判断。
  有了投资哲学做保障,不仅在市场出现震荡之时,可以克服恐惧,不致于错杀股票,相反还可以利用市场的错误获得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在仰慕投资大师的杰作之余,更应该看到他们在成功的投资活动背后所坚持的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理念。
 
 
<注: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jztzw.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