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发表在2008.2.29新闻晨报“赢家”A头版,标题为:《四大因素左右3月股市预期》
在新基金发行不断获批、再融资传闻不断散布中,市场跌撞中前行,27日沪指收盘报4334.05点,连续第四天收在年线之下。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我们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宏观政策面:当前点位是个政策底?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08年1月A股市场下跌过程中,管理层出台的相关政策。1月22日在平安再融资计划的影响下,沪指大跌7.22%,报收4559.75点。23日基金、券商理财产品得到放行,当日沪指涨3.14%。2月1日在次贷危机和雪灾的双重影响下,沪指跌到新低4320.77点,2月4日新基金发行获批,当日沪市大涨8.13%。25日在浦发等再融资传闻影响下,沪指再创新低4192.53点,新基金发行再度获批,并且相关监管层人站出来表态,“上市公司再融资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本次的股市大幅调整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政策暖风频吹,起到维护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信心的作用,从侧面也说明了管理层并不希望市场跌的太多太快。
对于政策底之说,我们无从置否,但从近期宏观数据来看,通胀的压力犹在。雪灾对物价的影响的进一步释放,加上春节因素,2月份通胀数据可能继续上冲。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管理层,近期内紧缩政策方向不会改变。
2、市场资金面:压力到底有多大?
进入08年,“大小非”解禁规模空前,解禁成了热门话题,也成了影响市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将到来的3月份是08年限售股集中解禁的高峰期,3月共有133家上市公司涉及非流通股解禁,解禁非流通股股数共112.8亿股,以2月27日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3842亿元,为全年之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08年1月份共有8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17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的股份占到1月份全部解禁非流通股股数的24.79%;远高于2007年全年7.50%的水平,减持力度明显加剧。以24.79%为基准,3月份会产生952亿的减持规模。
再对比看看不断获批新基金能该市场带来多少新资金流入。自07年12月以来,3个月共有11只基金发行获批,最晚的3月中旬可以开封建仓,经统计11只基金总规模大约740亿元。同时,3月份截至推介的信托产品共11只,按预计规模计共3.3亿元。共计不足750亿元。考虑到再融资和新股发行,接下来的3月资金面压力确实不小。
3、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个有利保障吗?
经统计,截至08年2月25日,总共1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度报告,占沪深两市全部公司总数的10.22%。以具有去年同期可比数据的公司作为比较的样本,按照可比口径来计算上市公司2007年全年业绩同比增长的情况。160家上市公司共创造净利润328.99亿元,其中07年底已上市的159家可比样本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9.17%,已披露年报公司加权每股收益为0.5062元,可比样本同比增长93.12%。由此看来,年报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对市场短期有支持作用。但是,受到到雪灾影响的08年一季报业绩还会是个满意的答案吗?我们表示担忧,而各大研究机构的报告中显示,他们对此也很担忧。
4、估值水平:真的合理了吗?
市场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在市场估值方面,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大幅下降,以2月27日收盘价算,沪市2007年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4.63倍,深市的为46.82倍。
尽管市场总体动态市盈率水平有所下降,但从行业估值水平看,行业之间的市盈率估值差异十分明显。目前行业中07年动态市盈率低于30倍的只有黑色金属、金融、化工、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而农林牧渔、综合类市盈率水平高达70倍,医药生物、信息服务、食品饮料行业也在50倍以上。
总体来看,虽然经过前期下跌市场估值已趋于合理,目前政策暖风不断,但在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明显松动的背景下,市场资金供求不平衡仍是目前市场最大的不利因素,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着市场的信心,趋于合理的估值也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因此,目前的市场还需等待各方面因素进一步明朗。我们需重点关注3月份市场的表现,全国“两会”的召开将确定下一步的宏观政策方向,届时一季报的业绩也将渐明。
@本文已发表在2008.2.29新闻晨报“赢家”A头版,标题为:《四大因素左右3月股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