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10
:00左右,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CPI指数,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涨1.2%。这一数据在市场的预期之中,故早盘市场并未收到太大影响,沪综指早盘小幅振荡,报收4563.36点,跌0.1%。
除了CPI
的高企外,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信贷和货币供给量数据: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而此前3年同期平均新增量仅为4700亿元左右。此外,货币供应量也出现反弹,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高2.2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2%,增幅比上年末低0.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1%。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CPI
的高企和信贷规模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对于以“双防”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些宏观经济数据无疑加大了紧缩调控的可能。而紧缩调控的主要政策是货币政策,现在的问题是通过哪个货币工具实施?目前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信贷规模。
首先看调控信贷规模,
对于目前的经济环境,从外部看,由于次按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退带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致使我国外需疲软,净出口增速放缓。而内部,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多亿。虽然,发改委对0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的并不高——8%,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要达到这一目标,拉动投资和消费启动内需势在必得。再加上灾后重建的需要,虽然
1月信贷和货币供给量增长都较快,预计短期紧缩信贷规模的可能性不大。再看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对货币总规模的调控,从历次的效果上看并不明显。而加息是抑制通货膨胀最直接的方法。在既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又要实现“两防”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目前通过加息来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认为加息是一个更中性的信号。一方面,加息会提高公司的投资成本,使上市公司利润受影响,另一方面,加息会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资金流入的动力更足,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对目前资金面紧张的市场有缓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