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

(2007-09-04 14:24:19)
标签:

证券/理财

 

散户化倾向和机构化集中的提示

    撇开市场的波动和每天的热点,我们用已经落下帷幕的中报来作一个特殊视角的分析,看一看这个市场内在的一些东西,使得身处其中的我们有一个清楚认识。

散户化倾向明显

    笔者选择了股东户数这个数据来作为考察指标开始了细致的研究,从股东户数扩大和减少的上市公司家数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来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股东户数自从今年一季报之后有迅速扩大倾向,股东人数增加的公司所占比重从30%左右的稳定状态一下子增加到了今年中报的63%!也就是说,今年中报有六成的公司股东户数都增加了。这跟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后开户数猛增有很大关系。今年4、5两个月新增A股开户数分别达到了478万户和560万户,而去年行情火爆时该记录也停留在100万户左右,大量散户迅速涌入市场,使得整个市场散户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地显露出来。

    而从近期开户数量的增加情况来看,这种源源不断的涌入力量还是相当强烈的,尽管6月和7月新增开户数量有所回落,但8月再度回升到378万户的水平,又重新打破了前两个月的低迷状态。因此,整个市场散户化倾向已经形成而且可能维持一段时间,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也更多地取决于散户入场的冲动和羊群心理了。散户大量涌入股市,其根本原因除了实际的负利率状态导致资金成本低廉、从而促发了投资冲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那么,是否真的所有投资者都在这个市场中赚钱了呢?

机构的“通吃”

    笔者统计了另外几个数据,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将基金所持有股票的市值提取出来,统计了各个季度基金持有了多少比重的流通市值,发现这个比重自去年中报以来始终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中,到今年中报为止已经掌握了市场24%的流通筹码。那么,很快就会有问题出来了———既然整个市场散户化倾向明显,又怎么会可能有基金持握筹码的集中度增加呢?这是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好解释,答案就是散户的市值没有跟随大盘上涨而增加!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再进一步统计了基金市值的涨幅以及户均持有市值的涨幅和大盘涨幅的对比,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基金持有市值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大盘的涨幅;而户均持有市值的涨幅不但没有超越大盘反而已经掉头向下。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将这几组数据列出来:基金从去年中报到今年中报环比市值的涨幅分别是22%、26%、77%、55%和73%;大盘同期的涨幅是26%、4%、48%、24%和20%;而户均持股的市值涨幅分别为40%、10%、43%、46%和16%。这就非常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量投资者的账户没有跟随大盘增长,基金等机构获取了这个市场上的利润。

散户搭台机构唱戏

    上述数字的陈述并非乏味和无聊,它们真正揭示出了这个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散户搭台机构唱戏!散户充当了活跃市场和增加人气的角色,但是并不一定真正赚钱,真正获利的还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那么,这个逻辑会持续下去吗?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还会维持下去,从开户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大盘成交量保持在1500亿元上面来看,保持这种格局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种跟随策略是否可取呢?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待商榷的,散户搭台维持人气的状态最终还是必须落实到赚钱效应上面。如果散户涌入的速度再急速放大到今年4、5月份的高潮,而获利丰厚的又单单是机构的话,赚钱效应的吸引力就可能下降,那么正反馈就难以形成,势必就要削弱散户入市的热情。从操作策略上来说,投机者仍然可以采用跟随趋势的策略,但是应该选择跟随基金而不是简单地跟随大盘,因为赚钱效应体现在机构身上比较明显;而对于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搭台凑热闹的活动还是回避为好。

投资收益是把双刃剑

    至8月31日为止,除深市的S*ST兰宝以外,两市有1503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7年半年报,上市公司2007年半年报披露也因此而落幕。根据统计,两市上市公司共创造净利润3262亿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亿元,同比增长69.87%;1503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均每股收益0.1926元,较去年同期的0.134元增加0.059元,增长了44%。
    今年上半报上市公司能够取得如此靓丽的业绩,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其中,投资收益无疑是一个起着十分关键的因素。根据有关统计,截止8月27日,除去金融类上市公司,两市上市公司投资净收益合计731亿元。占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2.41%,也即在每股收益0.1926元中,仅投资收益达到了0.043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0.059元,也就是说,除去每股收益之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只增加0.016元。可见,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确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今年牛市行情的推动剂。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那么,今年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肯定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看了。当前牛市行情的基础甚至也会发生动摇。所以,投资收益对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对当前牛市行情的发展,都是起作非常重要作用的。
    但投资收益显然是一把双刃剑。投资收益在美化上市公司业绩,推动当前牛市行情发展的同时,它同时也为上市公司的发展,为股市行情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从上市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对上市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虽然在当前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中,投资收益只占到2成的比例。但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收益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绩平或绩差公司,投资收益在其业绩中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半成,某些上市公司甚至因为投资收益的缘故而跻身到绩优公司的行业。例如巴士股份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投资收益则为1.35亿元,占比66%;上海电力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投资收益2.53亿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达73%;两面针凭借出售部分中信证券股票推动其净利润同比增长801.36%,使中期收益达到每股1.09元的水平。更有甚者的是,有近100家公司靠投资收益弥补了主营业务的亏损。
    投资收益带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加,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投资收益是一次性的收益,上市公司不可能永远获取。而一旦失去了这些投资收益的来源,上市公司发展的后劲何在?虽然在投资收益的掩盖下,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问题被掩饰起来了。但一旦投资收益不再来的时候,上市公司的问题还是会暴露出来。
    而且,面对目前股市的牛市,上市公司面对投资收益的诱惑,纷纷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这不仅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主业的荒废,更重要的是,一旦行情转势,熊市来临。届时上市公司不仅难以获得投资收益,相反投资还会出现亏损。那么,呈现负数的投资收益,将会令这样一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遭到沉重的打击。所以,面对这样一些投资收益唱主角的上市公司,面对这样一些沦为“投资公司”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警惕。
    而从行情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投资收益的增加,也使得投资者对行情的发展进一步看好,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正是这种投资热情的增加,推动了行情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也促成了当前股市泡沫的增加。毕竟这种投资收益是一种短期收益,而一旦这份投资收益不复存在了,则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大幅减少,进而造成行情的急剧下挫。特别是一旦熊市来临,则当前投资收益越大的上市公司,也就是熊市行情中下挫最为剧烈的公司。所以,目前投资收益的增加,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效应固然可喜可贺,但一旦投资收益变成一种负数,给投资者带来一种亏钱效应,只怕那时候,投资者就要哭爹喊娘了。
    因此,投资收益再好,不如上市公司主营利润稳步增加的好,上市公司专心致致地搞好自己的主营,这才是投资者真正的福音。

很明显目前市场进入了股票获利的最佳时期,然而随着股指不断走高,风险也自然在不断聚集,毕竟在证券市场中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市场还在燃烧激情,我却在这里冷静思索,不知道有什么可取之处没有。

 

——与鳄共泳有风险,入市捞钱需谨慎。

你无法控制市场的走向,
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势中浪费精力和情绪。
不要担心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要担心的是你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回应市场的变化。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你正确时,你获得了多大的利润,
当你错误的时候,你能够承受多少亏损。
入场之前,
静下心来多想想,
想想自己有多少专业技能支撑自己在市场中拼杀,
想想自己的心态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起伏跌宕,
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资金是否应付得了无限的机会和损失。
炒股如出海,避险才安全。
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图。
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
并不在于用的是哪一套规则,
而在于你的自律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