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黄英的千年风骚
(2009-09-26 12:53:20)
标签:
黄英映山红老山根萱草黄花金针忘忧诗 |
分类: 英子情 |
萱草黄英的千年风骚
文/老山根,2009-09-26
萱草,又称忘忧、宜男、疗愁、針針花、一日百合、丹棘、七星菜、安神菜等,今天最常听见的是黄花菜、金針菜。萱草是常见的野生植物,踪迹遍布大江南北,花为黄色或橙红,日出而开,日幕而谢,花开之时,满山遍野,黄英灿灿,馨香清醇,天地醺醺。萱草自古就被人类认识和喜爱,在中国,人工栽培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萱草是平凡的,却具有蕙心兰质。似兰草的纤叶,亭亭袅袅,挺秀葱碧;喇叭状的花朵,孤芳独标,洒脱俊逸。晋人夏侯湛《忘忧草赋》称萱草为“大帮之奇草,至贞之灵气”,“......远而望之,烛若丹露照青天;近而观之,晔若芙蓉鉴绿泉,萋萋翠叶,灼灼朱花,炜若珠玉之树,焕如景宿之罗......”
唐李峤诗《萱》:“屣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难怪人们把芳龄闺秀称作“黄花女”,正是“谁道花名儿女,偏宜味荐俎馐。”宋苏轼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杜康能解闷,萱草可忘忧。萱草自古称为忘忧草。唐李成用《萱草》云:“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宋梅堯尧臣说:“人心与草不相同,受有树萱忧自释;若言忧及自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萱草是中国的母亲花。古人有习俗,遊子离家远行前,在母亲的房——北堂前种萱草,希望母亲因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诗经、卫风、伯兮》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背通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孟郊有《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诗中亦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母亲也尊称为“萱堂”,“北堂植萱”引申为母子之情。
南北朝时吴人称萱草为疗愁。晋朝时,同虛的《风土记》又将萱草称为宜男草:“怀妊妇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萱草可以入药,而黄花自古就是“席上珍品”,所谓“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
萱草,就是这么平凡而又独特。她的倩影,深深印在中国千年的文化与生活中。而我们的小英子,来自盛产黄花的达州,名字就叫黄英,这是个美丽的巧合吗?正是:
山野堂前寻常草,流芳千载领风骚;
黄英一曲朝天唱,我自忘忧醉妖娆。
(本文素材主要取自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5545)
(编辑:Lsg,来源:http://hi.baidu.com/%C0%CF%C9%BD%B8%F9/blog/item/c7167dd7bf1db62506088b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