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为食亡?

(2009-03-20 11:23:54)
标签:

生猛春秋系列

 

人为食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本来是俗语,反映了人的唯物性。只有鸟才为食而亡吗?春秋时代的有些故事,读来倍觉可爱。争食而斗,不仅闹出人命,甚至弑君造反都在所不惜。

公元前607年,宋国与郑国发生战争,宋国的大臣华元统帅宋国军队,抗击郑国的军队。决战前一天,照例要犒劳军队,华元杀羊,分肉给武士们。一顿酒肉之后,指望明天士气大振。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忽略,引发的巨大灾难。为华元赶车的羊斟,辛苦工作,华元竟然忘记了给他分羊肉,这把羊斟气得要死。第二天,两军准备开战,华元也登上了自己战车。羊斟心里说:昨天分羊肉你决定,今天该我决定了。战斗还没有开始,羊斟忽然发动战车,直接把华元送进了郑国的阵营。郑国没有花费一兵一卒,就把宋国统兵元帅俘虏了。宋国打败,还要花很多物资赎买华元。华元知道原因的话,宁可把整只羊都送给羊斟吃。羊斟呢?为一口羊肉竟然把元帅给卖了,有这么严重吗?羊斟肯定不是为了一口羊肉,关键是自己不被长官承认,争的是一口气。

这是羊斟的性格,也是春秋时代中国人常见的性格表现。谁说中国人不生气,春秋时代的中国常常怒不可遏。

宋国华元成了郑国的俘虏,是在郑缪公的时候。一年以后,华元逃跑回到了宋国。再过一年即公元前605年,郑缪公去世,子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

郑灵公刚刚即位的那年春天,楚国为了表示友好,为郑灵公送来一些鼋(yuan,生活在河中的动物,可能很美味)。这一天,卿大夫子家和子公正好要去朝见灵公,子公发现的食指自己动了起来,于是对同行的子家说:我的食指一动,一定有好吃的要出现,特别灵。两人走进灵公的殿堂,正好看到鼋羹已经做好,进献上来。子公说:果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灵公就问,你们笑什么。两人把刚才的故事原封不动讲给灵公听了。灵公还真不信邪,心说我今天非要你的食指白动,就是不给你吃。于是上鼋羹的时候,灵公吩咐了,别人都给,就是不给子公。灵公这是开玩笑?还是在斗气?反正在子公看来,这是对自己严重的侮辱。子公发怒了,他把手指伸进盛鼋羹的鼎里(“染指于鼎”),用手指蘸了羹,一边舔着,一边斜眼看着灵公,一边走出殿堂。你不给我吃,那我就自己吃,我的手指绝不能白动。国君不给你鼋羹吃,你还就受不了,违令染指,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于是,意气之争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升级。郑灵公看见自己的命令不被执行,子公公然与自己叫板,怒不可遏,发誓一定要杀掉子公。子公呢?也不敢怠慢,立刻跟子家商量,决定先下手。就在这年的夏天,郑灵公被子公等人杀掉了。他在国君的位置上还不到一年。

染指,在今天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词汇,表示参与,这背后,竟然有一段血淋淋的故事。纯粹是意气之争,根本没有什么深厚背景。十分偶然,完全可以看作是从一句玩笑开始。然而,玩笑之后一方坚持证伪,一方坚持证实,争端不断升级,终于变成了政治斗争,臣下竟然为此杀死国君。或有人认为,子公等如果不杀灵公,肯定也会被灵公杀掉,子公的行动有一定的自卫成分。但这些显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最后斗争的局面,本来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双方在食指这个小事上,稍微作一点点让步,就不会如此难以收场。如果子公摊摊手承认不灵,如果灵公一笑承认很灵,任何一方的稍微让步,都会避免后来的悲剧。争强好胜,不肯服输,哪怕是在这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不反映时代的性格吗。

灵公就这么死了,灵公的庶弟坚即位,他就是郑襄公。襄公即位之后,立刻就要展开报复,而灵公的亲弟弟去疾坚决反对,没有实施。襄公在位的第六年,子公死,他的家族遭到了郑国的驱逐。子公方面的这个结局,显然也不是善终。

人都有性格,遇事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如何避免政治人物的性格或者意气之争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这显然是需要探索的问题。后来的中国政治,应该说越来越成熟,至少这类莫名其妙的斗争,在朝廷上再也难得一见了。人们习惯的感受是,朝廷上下的大臣们,都是圆滑透顶的人,见风使舵,八面玲珑,也有跟皇帝寸土不让的大臣,比如魏征之类,但是他们的争执肯定不会是为了食指灵不灵这样的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