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相的诱惑

(2008-11-10 10:13:44)
标签:

文化

 

真相的诱惑

 

真相、假相还是幻相,始终是考验我们意识清醒程度的三重光影。不希望被假相蒙蔽,不希望沉迷于幻相,真相于是成为我们理所当然的追求方向。

人生如此,历史也如此。

历史的主人公是人。在数不尽的历史人群中,总有一个人的面孔似曾相似,那就是我们自己。所有人的悲剧渊源,所有人性的弱点和优点,所有我们可以传承的文化密码,无不锁在历史层峦叠嶂之后。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人和事,那些影响他们行为思想的背后神秘力量,点点滴滴汇合成一条红线,最终都融化在我们民族和社会性格之中,变成我们排遣不尽的思维、习惯和情结。

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有很大一部分正隐蔽在历史的树影后面。历史绝不仅仅是现实的昨天状态,历史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某些真相。历史不是昨天用过的食谱,即使忘记也没有什么影响,历史是现实的身世,它虽然躲在暗影中,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它们如同隐藏起来的原因,是一支有力而无形的大手,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方位出动,总让你感到措手不及。历史如同我们现实世界的一种宿命,是祖先的保佑或者是法老的诅咒,你无所遁形,它却无处不在。

然而,历史并不单纯,历史之中还有历史,每段历史同样由真相、假相和幻相混合而成。沿着时间之河逆流而上,我们遇到的同样是真真假假、飘忽不定的人物和故事。有人夸夸其谈,有人沉默不语,历史的水面,同样雾霭重重。于是,真相如同一个美丽的幻影,诱你走向历史更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很像是描写这样的心境: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历史真相难求,如同沉醉不知归路,偶然也许会遭遇真相,惊起一滩鸥鹭,让你惊喜过望。

在我们与历史真相之间,时间是最大的拦路猛虎。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真相逐渐风干,很多证据如同古墓中的丝绸,重见阳光的瞬间突然氧化,如同一阵风吹过,立刻化为灰烬。你即使扑身上去,抓在手里的仍然只是一把灰烬。谁都是时间的产物,跟时间赛跑,没有谁有胜利的把握。

除了跟时间赛跑,还要跟各色人等斗智斗勇。有人记忆错误张冠李戴,有人记忆准确却守口如瓶。有人把局部当成全部在那里大肆渲染,有人掌握了核心机密却一笔带过不以为然。有目击证人却口齿不清,有人提供证据却字迹潦草。有人不小心提供了伪证,有人热心帮忙其实在精心编织假相以掩盖真相……,所有这一切,都隐藏在时间的铁幕之后,等待你去耐心甄别。

历史学家不是法官,他们不能为逝去的历史盖棺论定或者定罪判刑,他们最多提供辩护。任何辩护,都不能不以证据说话。去伪存真,呈现真相就是历史学家的职责。侦探破案,与历史学家的工作最接近。所有的案情,在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成为过去时,所有的案情陈述,都是历史形态的。侦探,寻求证据,提供真相,而真相一定是一个历史的真相。侦探与历史研究的不同,只有证据形态的不同。历史学家不能起古人于地下,重新讲述事情的经过,所以历史研究的证据一定没有人证,而这一点侦探却可以做到。

因此之故,历史学家通常与侦探共有某些心理素质,怀疑证据,搜集证据,寻找动机,最后完成真相的模拟。经常会遇到假相,经常会沉迷于某些幻相,一定山重水复之后,才能够破解真相,柳暗花明。

历史的真相,被时间老祖锁进了密室。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打开那把密锁。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着这样一把古怪的密锁。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着迷那把密锁。童年,对老宅阁楼上的神秘感,因为种种因缘巧合,最终转化为一种巨大的诱惑——历史真相的诱惑。

历史真相的探寻者,于是世代不穷。

求证历史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有一种观点是根本就不承认历史有真相。历史特别是历史记载,加入了很多干扰项目,让历史真相扑朔迷离。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历史真相本身。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如果失去了对历史真相的兴趣,那么他们的职业生命力还会在什么地方体现呢?如果他们对历史真相也不在意,那么他们的职业价值何在呢?如果认定历史无所谓真相,那么历史学科跟痴人说梦又有什么差别呢?这应该涉及到史学的基本职业伦理。这就如同一位侦探,他要破案,却否定有真相,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

一个人的真相有的时候只涉及一个人,而有的人的真相却可能涉及一个时代。唐高宗、武则天,这些曾经主导了一个时代的皇帝,他们的个人真相就不再限于个人。然而,面对一种积累很久的历史印象,假相与真相鱼龙混杂,如何去伪存真呢?这随时随地考验着每一个历史学家。

本书写作是一个探索,对作者来说,如同发现并破解了一个千年大案。但是,我破案的方法和结论是否可信?读者才是法官,至少是陪审团,你们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本书在远流公司出版,我要深表谢意。远流或许来自“源远流长”这句成语,但是在我看来更像历史本身。历史不就是一条远去的河流吗?让远流变成一条承载历史的河流吧,至少对于我。是为序。

2008年10月8日,北京老营房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