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宪实
孟宪实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66
  • 关注人气:5,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孙皇后的亲生公主

(2008-03-22 12:55:10)
标签:

文化

 

长孙皇后的亲生公主

 

    唐太宗跟长孙皇后生三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没有异议。那么两人所生公主呢?看来还有不同看法。造成误解的还是《新唐书》。《新唐书》作诸帝公主类传,于是公主们才有比较系统的记载。但是文字记载和理解或有不同,异议于是发生。

    唐太宗跟长孙皇后所生公主,长乐公主,下嫁长孙冲,没有异议。晋阳公主,十二岁早卒,明言文德皇后所生,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对新城公主的理解上。新城公主,《新唐书》的记载是:“新城公主,晋阳母弟也。”晋阳,应该指晋阳公主,母弟的含义是指同母弟弟,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同母妹妹。同传高宗公主,先叙义阳公主,次叙高安公主。在说到高安公主的时候,就特别指出“义阳母弟也”。这样一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新城公主就是晋阳公主的同母妹妹,而晋阳既然是长孙皇后所生,新城公主当然也是。

    如果仅仅如此,还不能构成异议。在晋阳公主传中的一些说法,明显又与这个记载相矛盾。试看晋阳公主传如下: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亲生,没有问题。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晋阳公主“始孩,不之识”。她的年龄还很小,还不懂得母亲去世的含义。到了五岁的时候,她开始知道母亲去世的意义了,所以经过母亲生活过的地方,就哀不自胜。这里,“始孩”的含义并不确切,究竟是一岁、二岁还是三岁,总之是很小。如果太小,就不该再有妹妹。下一句话更重要:“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皇后去世以后,唐太宗亲自抚养两个孩子,一个是晋王李治,一个是晋阳公主。李治不是太宗最小的儿子,而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那么,晋阳公主也应该是这个含义,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公主。唐太宗亲自抚养晋王和晋阳公主,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他们是皇后的亲生儿女。

    如果,新城公主也是长孙皇后所生,并且比晋阳公主还小,那么唐太宗亲自抚养的孩子就不该没有她。“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这是一句排他判断句式,已经把新城公主排斥在皇后亲生的范围之外了。

    同是《新唐书》的文字,两段记载有矛盾,我们应该从信哪一个呢?晋阳公主只活了十二岁,但是留下的文字记录却不少,在诸公主传中,属于事迹较多的。其中原因,应该有太宗的宠爱。新城公主后来长大,曾经嫁过两个人,最后似乎被夫君虐待至死,也很悲惨。但是《新唐书》记录的文字反而不如十二岁的晋阳公主多。所以,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新城公主的记载更容易,因为只有一句话。

    这当然还是选择性判断,最终的证明,寄希望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在新史料没有发现之前,必须作一个选择,我的倾向是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最小公主。

    有网友提供证据,表明城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所生,虽然《新唐书》没有如此叙述,但《宋高僧传》的说法不能忽视。所以,我上一篇博文的说法,还是不对。多谢来学习等网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