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外慧中的长孙皇后

(2007-11-12 16:25:15)
标签:

人文/历史

 

 

秀外慧中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给人突出的印象还是理性,理性地分析时局,理性地对待他人,包括理性地对待生命。在她生命的最后时段,太子承乾希望通过一些举动来影响她的病情,而在当时,那是通行的办法。一是请佛教人士来讲经做法事,二是大赦犯人。皇后说,大赦是国家大事,不能让我这样的妇人去影响国家大事。至于法事,如果无效为什么要做呢?如果有效,我一生不为恶,理应得到善报啊。这些举动,她都反对。

    其实,唐太宗也以理性著称,在面对秦始皇、汉武帝谋取长生的做法时,唐太宗竭尽嘲笑。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却又走上了这些前辈的老路。学界都认为,唐太宗的死亡,跟他的服丹是有关的。也许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生命尽头时,恐惧会自然生成。前面不远处,就是你生命的终点,从此是无尽的黑暗和孤独。恐惧于是从天而降,从乱投医到不顾一切信一次巫术,很多人都可能会选择这条最后的迷幻之路。

    然而,长孙皇后没有,她的理性涤荡了所有的侥幸。她的生命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仍然光芒四射,那是美丽,是庄严,是高贵。

    长孙皇后的理性精神哪里得来?早期的家庭教育,士族家庭里重视子女教育毫无问题。经过许多世事磨难,从而养成了可贵的理性,也没有问题。应该还有一个渊源,读书。关于长孙皇后的读书,史书有清楚的记载,她手不释卷,寒暑不改。每个人,都不能经历所有的事情,我们的经验主要来自间接获得而不是直接获得,读书就是获得间接经验的最重要途径。据《贞观政要》的记载,有一次唐太宗要杀宫廷里的养马人,因为一匹皇上喜欢的马无疾而终。皇后知道了,马上出面提意见,最后唐太宗火气消解了,还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而皇后所说的话,几乎就是《晏子春秋》的翻译。唐太宗说过,读书以润身,不论是太宗还是皇后,他们在这一点上做得都很出色。

    长孙皇后的理性实在是太突出了,跟今天的审美似乎有些距离,感性甚至性感才是今日女性追求的审美理想。千山灵动,风情万种,不管明天死活,当万人迷,尽管只有一天也愿意。感性当然需要心地坦白,豪爽清凉,自由自在,在群起而效的今天,要想出色也十分难得。但是,跟长孙皇后相比,做到秀外慧中,这类感性的美只属于特定时期。要做到长孙皇后那样,虽千年以后,仍然光芒四射,那距离就不是可以道里计了。

    长孙皇后留下的文字很少,诗作只有一首,那就是编入《全唐诗》的《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上苑桃花,有作杏花。因为下一句有桃色,恐怕还是桃花好些。兰闺应该就是深宫。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日子,人随景动,心中不免春情荡漾。春情,我理解就是春天常有的心情,阳光、温暖、舒畅,而不是现在所说的色情。因为形象美好,新桃也来偷面色,嫩柳也来学腰身。桃花的面色,嫩柳的身姿。在花丛中往来,说是追看舞蝶,结果呢,自己已经成为翩翩起舞的飞蝶。树上春莺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那不就是她自己的声息吗。不用询问谁都知道,因为她风流出众早就美名远扬。

    所有的人都说,这诗是长孙皇后的自我写照。其中,自然不乏长孙皇后自己的审美趣味。在所有的外在美好描写过后,最后还是要升华。桃面是外在的,身轻是外在的,翩翩舞姿是外在的,如莺的声音也是外在的。这些,只有在健康精神的凝聚之下,才可以概括为风流。出众的风流,任何时代都不会只言美色不顾精神的。而整首诗,如果没有最后一句稳健压台,那会是一首什么诗呢?仅有外在美人描写的诗句,差不多是最不济的宫体诗。

    秀外慧中的美是需要长久修炼的。长孙皇后的诗和她的人,都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