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孟宪实唐史李世民贞观之治 |
分类: 唐太宗及其时代 |
第一章
解题:秦王破阵乐是唐朝的一个著名乐舞,表现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取得胜利的场面。这是一个室外舞蹈,属于《立部伎》(相对的为《坐部伎》,为室内表演的乐舞,表演人数都在12人以下)。舞蹈者百余人,擂大鼓,声震百里,山谷动荡。在鼓声振振和人影跳跃之中,秦王李世民扫平天下的威武英姿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说到隋唐时代,不论是《资治通鉴》还是新旧《唐书》,任何史学著作都不如一部小说影响更大,那就是《说唐》。秦琼、罗成、程咬金,隋末唐初的英雄谱,各个生猛鲜活、豪气干云。
那是小说,不是历史。
历史是,所有的这些真实和真正的英雄,都不过是他们主人公的伴舞者。一切后台准备,都是为了主人公的到来。而主人公出场之后,所有伴舞者都要随音乐渐渐隐去。这是英雄时代的宿命。
主人公只有一个:唐太宗李世民。什么薛举、薛仁杲,什么宋金刚、刘武周,什么王世充、刘黑闼……无数枭雄,最后只能成为李世民上马的台阶、前进的垫脚石。
中原逐鹿,难道只有李世民家族才有机会?
李密或许是有希望的。
李密身材不高,面色黝黑。这应该是难以引人注意的形象,但是刚刚出场,就引来风波。隋炀帝杨广,对李密的感觉很异样。
李密曾祖是名声显赫的李弼,当年跟随宇文泰创立北周的八柱国之一。李密父亲名李宽,同样声名远著,封爵蒲山公。李密因为父亲的爵位,可以不用考试就成为皇上的卫队的成员。有一天,隋炀帝扫了一眼自己的卫队,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左边队伍中的李密,个头不高,面色黝黑,却是目光炯炯。
隋炀帝心里立刻产生异样的感觉,散朝以后问宇文述,那个黑小子是谁?宇文述如实禀告。炀帝说:他的目光很特别,以后不要让他来宿卫了。
宇文述是隋炀帝的亲信,权势炙手可热。宇文述贯彻皇上旨意,找来李密说:如此聪明才智,应该读书获取功名,充当侍卫过于委屈。宇文述一定是说出了皇上的意思,李密离开皇上卫队,内心却是窃喜不已。那是一个相信天命的时代,李密在皇帝的言辞中,看到了自己的天命。李密的雄心壮志,突然之间被激活,他环顾世界,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
在隋末的英雄谱中,最早拥有政治野心的,就数李密了。
李密于是开始闭门读书。有一次他乘坐黄牛去找朋友,牛角上挂着《汉书》,一手拉着缰绳,一手翻看,竟然没有注意一个人正在身后悄悄跟踪。那人是当朝宰相尚书令、越国公杨素。杨素是被李密的认真阅读所吸引,好奇心占据心扉,想试探一下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到底学得如何。杨素拦住李密,询问姓名,又问所读书。李密回答:汉书。问什么篇?李密回答:项羽传。项羽是秦末大英雄,别人看秦始皇威风凛凛,都不寒而栗,只有项羽出言:彼,可取而代之。李密正在阅读项羽传,一定被项羽的英雄豪气所感染,与杨素交谈,也是言辞不凡,眉宇见闪烁着逼人的光芒。这给杨素留下非常印象。
两人分手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见识与气度在你之上。杨玄感暗暗记住了这句话,为以后两人的合作,备好了缘由。
隋炀帝是夺嫡成功当上皇帝的。他从即位开始,就有一个大志愿。修建运河,贯穿南北中国。进攻突厥,稳定北方。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东方的高丽王国,却成了他最后的跌倒的一块顽石。当年,他是隋朝平陈的统帅,以江南的幅员广阔、人口众多,都在他挥剑之间荡平,为什么小小的高丽就是久攻不下?
帝王咽不下这口气,高丽战争于是接二连三地继续下去。可是,这一切牺牲与不幸,却要百姓来负担。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的第二次御驾亲征,高丽战争如火如荼。当时杨素已经作古,杨玄感领兵在河北,负责皇帝远征的后勤供应。杨玄感看到天下骚动、民不聊生,以为民心可用,天下可取,于是阴谋起兵。在计划阶段,他先派人到长安秘密接出李密。
李密积极参与杨玄感的计划,为杨玄感提出了一个系统策略,所谓上中下三策。上策,拥兵进入河北北部,扼住皇上的归路,皇帝的军队不久就会应为粮草不济而崩溃;中策,经城勿攻,长驱直入关中,控制天下要害,即使皇帝归来,也无奈何。下策,就近进攻东都洛阳,但是,洛阳坚城难攻,胜负难以预料。
杨玄感一听,说:您的下策才是上策啊。我手下将官家属全在东都,不拿下东都,官兵哪有士气?何况进攻关中,如果经城勿攻,如何示威天下?
杨玄感如此重视李密,但是却不听李密的计策。挥兵进攻东都,果然不出李密所料。东都有重兵把守,久攻不下。杨玄感对天下的总体估计也落空,天下人厌战,反对皇帝的战争政策,并不等于支持造反。具体战役虽然取得多次胜利,但是夺取天下,越来越感到遥遥无期了。
形势越发不利于杨玄感,宇文述统率的远征军精锐正在火速赶回,各地援军也陆续到达。杨玄感在这样的情形下,竟然考虑是否称帝。李密心急如焚,对杨玄感说:主公如果再不身先士卒拿下关中,一切都来不及了。至于称帝,只能告诉天下主公所谓解民倒悬的口号是假,心胸狭窄是真。
这一次,杨玄感听从了李密的建议,但是,军队到了陕县,杨玄感要攻下弘农宫,而李密反对,因为追兵在后,刻不容缓。杨玄感再次放弃李密的建议,挥兵攻打弘农宫,耽误三天,攻城未下,追兵到达。宇文述、屈突通都是沙场健将,一战击溃杨玄感。
杨玄感美须髯,体貌雄伟。临阵,身先士卒,一杆长矛,出神入化。擅长领兵,士兵乐为用。当世人都把他誉为项羽再生。但是,既然统兵造反,缺不敢与皇帝对决。长期顿兵洛阳城下,贻误大好时机,不得已西进,竟然贪得弘农宫,失败难以避免。拥有英雄的形象,确没有英雄的胆识与谋略。世间好色者,可为一戒。
杨玄感终于兵败自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