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2022-11-07 16:50:53)
标签: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十九 |
分类: 其它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俗话说“立冬不捧饺子碗,耳朵冻坏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饺子谐音“交子时”,意味着秋冬交替,收获之时。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立冬后在起居方面,人们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李白在《立冬》这首诗里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这不但写出了那时候立冬的寒冷,更使感到个云游诗的思乡之情。所以这时候在情志方面,要尽量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在运动方面,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因为冬季人体免疫力下降,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增加抵抗力,还容易增加感冒的隐患。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此外,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