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人生的资本
(2022-04-06 17:16:11)分类: 散文杂谈 |
每个人都是自带无穷潜力降生的人间奇迹,自信应该是所有人的生命底色。
当然,自信是有前提、有本钱的,是一个逐渐充实的过程。做事成竹在胸,有知识,基础好,相信自己,平视世界,平等待人,有底气,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够排除万难。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这个世界有上帝吗?有,上帝就是你的自信心!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自信使人获得勇气,勇于挑战自我。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心中才会升腾起无尽的希望。
没有底气的自信就是自负,认为自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那就是自大。
不相信自己就是自卑,做事底气不足,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配,战战兢兢,生怕出错,也就错过了好时机。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缺乏自信、缺乏梦想、缺乏豪情,自卑地生活着。
记得有这样一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青年毛泽东畅游湘江时即兴吟咏的诗句。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我相信人能活到两百岁,那样的话至少可以畅游三千里了。诗句蕴含的意思是要敢想、敢说、敢搏,要有壮志、有豪情、有自信,要奋斗拼搏、劈波斩浪。“自信人生二百年”抒发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毛泽东的壮志豪情,没有什么不可能。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些所谓的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鞑伐,可是爱因斯坦坚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鞑伐不屑一顾,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所瞩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想自信,就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背后的议论,要昂首挺胸地走路,勇敢地发声,不人云亦云,做自己能做的事。李四光自信而不信洋人,自立自强,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想:外国地质学家并没有做过认真调查,凭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不信外国所谓专家的话,1921年,李四光亲自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地质考察,1933到1934年又到长江中下游的庐山、九华山、天目山、黄山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年,他又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中国震旦纪冰川》一文,用大量实证肯定中国冰川遗迹的存在,这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都是一大贡献。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中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李四光靠自信、自强不息彻底摘掉了洋人给中国扣上的“中国贫油论”的帽子。
有了自信不一定就能成功,有了自信还需要努力。自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勤奋!奥里森·马登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孙敬悬梁刺股,发愤图强,最终成为有名的政治家;欧阳修儿时家贫,没钱买书,便向他人借来,手自笔录,最终成为文学大家。孔子之所以为千古圣贤,也是一生勤奋所致。“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证明——孔子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易经。可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由于他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这个成语,就是别人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精神而发明的。自信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成为了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川之所以汇集江海,因为它善处下游地位,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这正是老子对谦虚作用的写照。谦虚是什么?谦虚是自信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