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鸭子译文之魏书武帝纪第一(19)
(2008-10-15 09:10:19)
标签:
古文三国志译文文化 |
分类: 小语三国 |
原文:
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败于曹阳,渡河幸安邑。
年春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
天子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辟、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
献帝春秋曰:天子初至洛阳,幸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使张杨缮治宫室,名殿曰扬安殿,八月,帝乃迁居。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
献帝纪曰:又领司隶校尉。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
张璠汉纪曰:初,天子败於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於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鸭子译文:
这一年,长安动乱,天子向东迁移,在曹阳被打败,渡过黄河安置在安邑。
建安元年,正月,春天,太祖的军队来到武平,袁术所封的陈相袁嗣投降。
太祖要去迎接天子,各位将领都感到困惑疑虑,荀彧、程昱劝说他们,于是派遣曹洪带领士兵向西行进迎接,卫将军董承与袁术的将领苌奴占据险要之地,曹洪没有办法前进。
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率领民众各几万,最初响应袁术,后来又归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他们,杀了刘辟、黄邵等人,何仪及他的随众都投降。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六月,夏天,升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七月,秋天,杨奉、韩暹带着天子回到洛阳。
献帝春秋曰:天子最初回到洛阳,住在城西以前的中常侍赵忠家里。派遣张扬收拾装修宫殿,命名为扬安殿,八月,天子就搬进去住。杨奉拜别天子,驻军梁州。于是太祖来到洛阳,保护京都,韩暹逃走了。天子借用太祖的武力,让他做尚书的工作。
献帝纪曰:太祖又被封为司隶校尉。洛阳城残败破旧,董昭等人劝说太祖定都许都。九月,天子坐车向东迁移,封太祖为大将军,拜封为武平侯。自从天子西迁,朝廷日益混乱,到了这个时候,宗庙社稷制度被重新确立。
张璠汉纪曰:最初,天子在曹阳战败,想要从黄河上沿河而东下。侍中太史王立说:“自从去年春天太白星在牛斗犯镇星,过了天津,荧惑星有逆行守北河,不可以冒犯啊!”因为这样天子就不向北渡河了,带领车队从关东出来。王立又对宗王刘艾说:“以前太白星守护天关,与荧惑星相会;金星与火星交会,这是革命征兆。汉室就要灭亡了,晋、魏一定有兴起的人。”王立以后屡次跟皇帝说:“天命无常,五行不常盛,代替火的是土,继承汉室的是魏,能安定天下的人,是姓曹的,只能委任曹氏而已。”太祖听了,派人跟王立说:“知道您效忠于朝廷,然而天道深远,天机不可泄露,请不要再多说了。”
ps:红色部分是我不懂的,乱写的。
呵呵,希望各位高手帮忙指正指正!谢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