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观“热点”需要哪些学问?

(2015-05-16 14:53:54)
标签:

网民

围观

案情

时评

教育

围观“热点”需要哪些学问?

 

 

随着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枪击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善意的想象和不善意的起哄,那些网民、律师和媒体等各怀动机的各色人等所联袂主演的狂欢大戏,应该谢幕了。还有那些所谓“汹汹”的民意,应该沉静下来,回归生活的常态。对于我们普通的新闻受众,所谓的围观者,也应该从此事件中,增长一点“看热点”的学问。

学问一:对于突发新闻事件,围观是我们的天性,但是围观要冷静。这很难,但是很重要。不冷静的围观很可能舔乱,更有可能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在信息来源无法甄别,案情细节无法确认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办法是,第一,听官方发布。第二,做理性分析。作为网民,我们的信息来源就是网民。从网民到网民,其实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是,转手太多的信息,已经离题万里。有些信息本来是咱自己的“原创”,几经转手之后,你会与当初你发出去的信息不期而遇,看着好亲切,感慨英雄所见略同。这个案件的当事人徐纯合与李乐斌,如果都是我们小区的邻居,都陈述了一个事实,你更信任谁呢?毫无疑问,我信任李乐斌,不用问为什么。

学问二:时刻提醒自己就是个网民。在这个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网上的讨论就十分热烈了。有人说,怎么可能摔自己的孩子,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但是实际上就是如此。有人说,为什么不敢公布视频,火车站是不会有死角的,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我当时说,这个事件非常像此前发生过的钱云会、邓玉娇事件:核心部分按部就班推进侦破,与案情毫无关联的外围的人们则炸开了锅。说钱云会被碾死属于被谋杀者,发布的细节比这次还逼真,情节比这次还曲折,前因后果的分析无不指向了“谋杀”。听上去都很专业。网上的福尔摩斯和柯南们如醉如痴,不断发布自己的案情推演。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从网上来到网上去,没有谁深入案发地点进行调查,没有谁接触过一手的资料。说白了,大家都在创作,而不是破案。都是在娱乐,不是在关切。都是在推波助澜,不是在追寻真相。

学问三:媒体生态很有趣。就庆安火车站枪击案而言,真正深入现场的媒体并不多见,律师、大V和热心网民倒是来了一波又一波,一群又一群。他们喜欢把自己的行踪进行直播,看见一点,发布一点,想到一点,发布一点。如果能接触上当事人家属,一定要合影,要发表。粉丝量嗖嗖地就上来了。还有那些律师,来不及的展示授权书,有打印版,也有手写版,都歪歪扭扭签着据说是委托人的名字。律师靠名案子打名气,所以,对他们来说,公布自己的行踪让粉丝追着自己要“新料”比潜心案情调研,更重要。

最后,我对警方的工作效率,起初也是满怀质疑的。公布视频有这么难吗?调查取证有这么慢吗?但到案情大白于天下,我才知道警方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克服了巨大的困难。12天完成案件侦破,简直就是神速。比如要寻找现场目击者,他们分兵几路,到济南、大连、宜春、齐齐哈尔,请当时在现场的人给出真实的证人证言,这是来不得半点虚构和想象的。还有司法鉴定、专家分析,死者家属和老家的亲属、邻居、村干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一句话,警方不是卖新闻的,他们的工作是破案。

从邓玉娇到钱云会,这又来了徐纯合,类似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只是影响力没有达到“国家级”。看来看去,也就有些了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乎都是相似的。都有不给力的地方官员,都有闪烁其辞的官方发布,都有越描越黑的公信丧失,都有律师高调介入,都有网民积极创作,都有自媒体大户粪坑舞棍……总之,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看客,永远天真。

2015/5/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