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真有那么坏吗?
(2014-09-04 09:45:54)
标签:
八股文作文思维八股四书五经 |
八股文真有那么坏吗?
大民
最近浙江的阅读教材入选了有代表性的三篇八股文,都是名人名文,来头不小,堪称八股文当中的翘楚,此举理所当然引来了议论。
八股文也称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起于宋、元,兴于明、清的“考试作文”。由于八股文必须严格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段式作文,题目必须用四书五经原文,语言也必须古雅斯文,不能用大白话,因此一直被当年的新派有识之士认为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新文化运动后,八股文更因迂腐死板的“形式主义”和内容空洞、文字游戏、迎合考官、“为赋新词强说愁”等弊病而被唾弃。尤其是八股思维仍像枷锁一样,禁锢和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的创新能力。
八股文存在了1000多年,说明他有足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为考场作文,必须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不能太主观。这也是诗歌至今不能作为考试作文主要原因。现在流行的中高考作文,依然是八股文章,原因与传统的八股文相同。
有一点值得注意,当年的八股文章,除了要求章法的规范和严谨,还要求内容必须是“四书五经原文”,这对考生是个不小的考验,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熟知程度要求很高。也就是说,八股文考查的不仅仅是作文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文化功底,文化底蕴。这与目前倡导的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青少年的经典诵读,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八股文如何限制了人的创新能力,我看没有那么玄乎。如果八股文限制了思维,那物理、化学怎么办?没有章法和逻辑的“另类作文”同样伤害思维,而且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培养与无论次的呓语天才,培养出一大批郭敬明这样的小时代小神经。诚然,有太多的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确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时代和人生,至少在时间上挤压了对新鲜知识的获取机会。但是,这是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把板子都打在八股文上,不公平。
20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