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楼顶盖别墅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
(2013-08-13 22:42:52)
标签:
更大更多寸土寸金高度山庄 |
张必清的“空中别墅”带来的新课题
大
北京人济山庄的楼顶,被一个搞医疗保健的张必清先生,盖上了空中别墅。因为是在共用的楼顶上修建的,还因为坚持了6年之久没有被曝光,也没有被拆除,惹起了沸腾的民怨。与此同时,也把城市楼顶的管理和使用,悄然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据我所知,在东京、香港、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屋顶美化一个正经问题。会有专门机构管理,专门技术进行规范,甚至还有专业的工程队伍。北京的高层建筑楼顶上再建花园,其实并不罕见。鸟巢旁边的盘古大观的楼顶,就有数十套空中花园,奥运会期间,住一夜要10万。外经贸大学西门而紫光大厦,也有个不小的空中花园。如果开着直升飞机巡视一圈,一定还会发现更多楼顶花园。
从法律角度讲,楼房的屋顶与地面一样,是属于公共所有的。经常听见兜售住宅的开发商,在销售一层楼房的时候,说“赠送花园”,或者促销不好卖的顶层的时候,往往也用了“赠空中花园”或者“超大露台”的字眼。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追究。但是若有官司,从法律角度看,这些空中和地面的公共面积,并不属于某一个业主,开发商也没有权利将这些面积卖某一个特定客户。因为,这些东西属于大家。而张必清的违法建筑,也是从改建自己家的露台开始的。因为他自己购买了这个楼房的顶层,也购买了露台。在物业公司没有坚决反对的情况下,他逐渐把自家露台放大到了整个楼顶。
大都市楼顶的管理和使用,因为一般人不太留意,所以即便有法律法规,也没有人在意。我看,用好管好这个独特的空间,好处还是大大的:第一,美化环境。第二,净化空气。第三,防潮隔热。第四,增加居民生活情趣。空中可以修建花园、房屋,当然也可以种植蔬菜花卉,还可以种植水稻,养鱼养虾,游泳健身(空中的游泳池,我见过也不少了),甚至还可以成为公众休闲、聚会、跳舞的地方。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这些地方不过是比地面增加了几十米上百米的垂直高度的“地面”而已。
楼顶“地面”的管理和使用,技术上没有问题。从张必清空中别墅的新闻报道看,大家关注的主要是权属划分不够明确带来的纠纷,修建房屋过程中带来的扰民,还有就是可能对首层房屋的破坏。是不是只要利用楼顶,就一定会污染环境,破坏楼房结构,留下潜在危险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太空船上都可以种菜的时代,屋顶上搭个棚子就难倒我们?不可能。屋顶可以修建游泳池的时代,渗水也不是问题。当然,如果本来就是个豆腐渣的楼顶,因为它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建筑商肆意偷工减料,即便小鸟落脚也会踩坏,导致漏雨,那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城市的楼顶都强行要求种花种草,不仅空气质量大大改观,公共绿地还会扩大一倍。城市楼顶的面积,是一个可怕的巨大数字。空中看去,一篇光秃秃的屋顶,如果我们把他绿化、美化了,讲变成美丽花园。除了绿荫夹道,就是绿草茵茵的几何图形的屋顶。该多么美好。有人说太浪费了。我说,最初进城的时候,咱们喜欢把小区绿地变成菜园子;现在习惯了地面变成绿地,自然也可以接受空中的绿地。城市在扩大,觉悟在提高,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开句玩笑,即便战争起来了,还可以迷惑敌机侦查呢。
北京人济山庄的张必清的“违法建筑”,我觉得可以这样解决:跟这块公共面积的代管方,也就是物业公司签署一个使用协议,变非法占用为有偿租用。至于以后,我觉得政府在楼房验收的时候,更多关注一下楼顶。如果不能满足种菜养花甚至修建泳池的要求,不能过关。
张必清这件事情,之所以弄得群情愤愤,天塌地陷,是因为媒体在加工传播这个新闻素材的时候,添加了太多的情感色彩,和太多主观臆断的东西。他的富裕,他的奢侈,他的名流荟萃还唱歌,他的点穴治病,甚至有人把他与大师王林挂上了钩。几乎招招都瞄准了受众敏感的地方。结果新闻倒是好看了,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多思考。赶走了张必清,过几天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刘必清、杨必清。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管理,并非真正的科学管理。不看到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涉及到楼顶空间的管理和使用,并及时采取措施,那就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惰政。
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