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老师“公务员”身份没得到应得的喝彩?
(2011-11-25 15:47:03)
标签:
县乡镇名号双重身份社会地位寡廉鲜耻教育 |
为什么给老师“公务员”身份没得到应得的喝彩?
大民
最近有人提出,把教师改为“教育公务员”,纳入国家财政。一些老师听了,奔走相告,似乎真的要打翻身仗了。
其实,这虚无的名号,根本经不起推敲。教师地位的高低,收入的不理想,跟什么名号没有一毛钱关系。实际上,教师早就是财政拨款了,教师的工资,并不比同等级别的公务员低。如果你是教育和业务双重身份的学校领导,肯定就高不就低,喜欢拿“职称工资”,而不是职务。
若论工资,公务员其实是略低于教师的。教师之所以感受不到“富裕”,是因为公务员在工资之外的那部分收入,是教师无法得到的。比如福利分房,比如权力寻租,比如占据要害部门之后社会给他的“潜力股”期待。那部分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的,甚至是非法的,你能让教师也做到这一点吗?
若论社会地位,公务员其实是很低的,因为“公务员”三个字,听起来就寒碜,跟服务员没有差别,而且是“公仆”,公共仆人。根本无法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响亮。但是在世俗的社会里,人对人的能力评价,不是依法转了多少钱,按规矩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而是你在本分之外能有多大的运作能力。能够钻几个法律空子,突破几重规范规矩给别人做多少事情,解决多少问题。
若论工作环境,教师不是最好的,也是中等偏上。很多县乡镇的公务员,甚至还不如中心小学、初中的教师们跟家宽敞明亮、窗明净几。
还有什么可比呢?
这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也不是一个靠规矩办事的社会,这是一个潜规则泛滥的社会。不解决这些问题,别说给教师“公务员”名号很无聊,就是给了“联合国永远居民”也不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一个网站搞了调查,结果支持和反对“教育公务员”几乎对半。有个教师群,频繁发帖子,呼唤支持投票,给“支持教育公务员”的那一方,应者寥寥,说明老师们心里大致还是明白的。
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消失了,任何人都别指望依法享受应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真正有价值的,都在地下,看得见,说不出,吃哑巴亏,没办法。——这情况也在改变中,寡廉鲜耻的人多了,他们早已超越了是非廉耻,信奉丛林法则。直接追求贪赃枉法的人,也开始正大光明起来了。
木有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