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构的故事能不能进教材?

(2010-12-01 10:52:20)
标签:

爱迪生

常德

急性阑尾炎

故事

虚构

教育

虚构的故事能不能进教材?

 

大民

这几天被热议的“教材撒谎”的故事,还在流传。举例如下:

人教三年级的教材: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因为广为流传,所以没有人想到去考证其真伪。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学生何易的研究结论让人们大跌眼镜:“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很多家长是得知这个所谓的“内幕”之后,十分伤心,觉得我们的教材充满了谎言,充满谎言的教材如何实现诚实教育?比如一位家长说:“我女儿前几天还专门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我还为她的进步高兴,完了她说爱迪生好聪明,我要有那么聪明就好了。原来是假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常德一中汤登仲的观点却是:“只要她相信就行了。”汤老师后半句也有道理:“将来孩子知道这故事是假的,能够更加了解这个社会。”

我对汤老师的观点比较赞同。虚构的故事,只要他的意思好,无伤大雅。无非告诉孩子:“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正确的。这样的真实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我们可以一起寻找。孩子。”

当然,我们有权利要求绝对真实的故事——如果存在的话。可遗憾的是,即便是录像机,也有角度、光线和编辑技巧和编辑理念的问题。绝对真实,并不存在。

而且,作为文学体裁的“故事”,本来就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杂取多种素材,加工提炼之后,“创作”出来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还要求它绝对真实,显然不合常理。

需要提醒的是,作文的虚构,和道德的虚伪,是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只要细心一点点,还是能够看出二者的区别的。想当然的判断,望文生义的曲解,最最要不得。

 

 

2010/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