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节如何就不能收礼?
(2010-09-10 12:25:25)
标签:
韩国礼物教师节三百六十行整个社会杂谈 |
教师过节如何就不能收礼?
大民
2010年教师节的新闻,竟然热在"教师不收礼的倡议书"上。这些庸俗的小人,凭什么不让教师接收孩子和家长的美好祝福和真诚感激?
中国是礼仪之邦,天地君亲师历来依次受尊重。尊重不仅仅是甜言蜜语喊口号,很多时候要有仪式和规矩,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我们称之为"礼物"。
什么叫礼物?礼节性的物品而已,某种心情的承载体而已。孩子做个贺卡是礼物,家长送个购物卡也是礼物,一束鲜花是礼物,一个其乐融融的尊师派对也是礼物。给山区孩子送课本是礼物,给死了的人送个花圈也依然是礼物。
礼物跟教师节一样,意在提醒、提倡,还有慰劳和奖赏。三百六十行,大家都在忙碌,可是教师这一天要过节,这就是特殊的提醒,让人们记住教师,记住社会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这些人,这些人的劳动。我想,当初设立这个节日,目的无非这些。
教师和教师节在很多国家都备受重视的,印度、韩国、东南亚都有教师节。拉丁美洲统一过教师节。美国也有。韩国甚至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包括健身教练、手艺师傅等等,都称为"老师",都要在教师节这天得到别人的祝贺和奖赏。这是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一对文明和进步的向往。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向年轻一代的人们传授人类的文明和知识,很在三百六十行中是有些特别的。这特别可以体现在清贫和单调,也应该体现在过节有人送礼。
诚然,我们也可以提倡"两袖清风"、"淡如水"的尊师礼仪,但是我觉得在当下社会,这些方式虽然不可恶,但是分量不够。如果人心都重视物质,如果物质成为态度和程度的砝码,而且这观念成为了整个社会所普遍接收的主流价值观,这个时候,还强调教师不能接受物质的礼物,就存心不良了。我甚至怀疑,提出这倡议的人,对老师的尊重程度和态度是不是有问题。
因为标准不是一个人指定的,而是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而礼仪,就是由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制定、形成和执行。
比起随时可以收受礼物的权势人物,人民教师在教师节这天接受一点来自家长和学生的敬重之礼,简直算不得什么。这话似乎不讲理,但是细想一下,权势人物收受礼物的黑恶成色,几乎是百分百的,甚至违法乱纪,损人利己。而教师接收学生的礼物,我想九成以上发乎真情。退一万步讲,如果社会已经盛行授受礼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偶尔做一个送礼的小演练,也没有什么大坏处!连一点人情礼仪都不讲究的学生,不是可爱的学生,将来也难成为优秀的公民。
我在《我送孩子上大学惹谁了?》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把常情常理、正常行为无限上纲上线胡扯蛋,是可耻的。真正的公民社会,就是所有人都能快乐"表达"自己、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社会。
20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