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找公公婆婆丈母娘要房子去
(2009-09-11 13:43:38)
标签:
房产公公婆婆丈母娘房子房价北京 |
走,找公公婆婆丈母娘要房子去
文/刘加民
说“丈母娘”助长了大城市房价上涨,有些调侃成分。因为房产价格是个超级复杂的事情,多重因素造成房价狂涨,不可能会有人说出终极真理来。但是也并非全无道理。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大城市(一定要注意,我说的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二三线城市甚至中小县城的房价,目前依然没有抬头迹象。)房价的上涨,除了丈母娘 ,公公婆婆也是功不可没!这当然也是调侃,但我有故事。
4月份以来,我个人有限的交际圈内,就遇到了三四起父母(公公婆婆)给孩子买房子的事情。
第一起是我卖自己的房子,遇上了一个湖南某县教育局的中层干部。儿子去年在京就业。一直租房,父母专门过来给儿子买房子。而且是全款,140多万,货款两清。我当时就调侃成了新房主的二十几岁小伙子:“做个80后真是幸福啊,父母供应读完了书,找到了工作,还马上赠送一套住房!”小伙子憨憨的笑,不说话。旁边的父亲说:“孩子一个人在北京,住在自己家的房子里才踏实。”
第二起是我一朋友,孩子辞职来北京工作的。原来是公务员,不开心,就辞了来北京闯荡。父母开明,没有阻拦。传说中的伟大北京没有给他很多照顾,诸多不顺。在一家不景气的小公司干活,福利为零。据说要贷款,但是家里有几套闲置的房产,实在支撑不了了,可以卖掉家里的旧房子还房贷。买的这房子很大,环境很好,也是一步到位的打算。我调侃这位朋友:“如今80后真是幸福啊,父母供应读完了书,找到了工作,还马上赠送一套住房!”这位朋友说:“咱就一个孩子,别说有钱,就是没钱也要想办法解决。再说了,有了自己的房子,将来找媳妇也好说些!”
第三、四起,是相同的情况。孩子在北京租房子居住,也谈了女朋友。但是房价越来越高,本来想攒攒钱再买房子,结果攒的钱越来越跟不上房价速度,距离买房子的越来越远。父母着急了,亲自过来看房子,买房子。我调侃他们说:“如今80后真是幸福啊,父母供应读完了书,找到了工作,马上还赠送一套住房!”我们是这样回答我的:“租房子总是住别人的房子,自己买了,就踏实了,房价涨多少咱也不怕了。我给他们拿首付,按揭他们自己承担。这样也让他们学会攒钱,否则花钱太没数了!”
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在外地中等以上家庭的经济实力是可以支付在北京购房的首付款的。如果是丈母娘和公婆联手,就更加轻松,有些甚至可以全款买房子。
在外省的中小城市,包括省会城市,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双职工家庭,不在少数。一般情况是:单位分一套,自己买一套。有了闲钱了,再买第三第四套。公务员是如此,每次调整房屋政策,都能给自己弄一套。事业单位,比如向来以贫困著称的中小学教师,四五十岁以上的双职工家庭,两套以上楼房的,也很普遍。收入稳定,消费很低,又习惯于省吃俭用。如果孩子在北京就业了,没有理由不设法给独生的孩子一个安稳的家。
绝对贫困的孩子,农村出来的孩子,也是个不小的群体,他们的丈母娘和公公婆婆对大城市房价狂涨贡献很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农村家庭考出来,上完大学已经负债累累,勉强就业了,也工资很低,让他们在一线城市买房子,难于登天。但是我发现的年轻人依然雄心勃勃。只要有工作,收入两三千元,过一天算一天。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我认识一位比较务实的城市贫民家庭的男生,在北京干了两年就回故乡了。据说考了公务员,成为国家干部。比起依然在京城挣扎的同学们,我比较欣赏这个男生的眼光和魄力。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京城混底层,不如回家过上层。这是我给这些农村出身的贫穷大学生的建议。
人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的权利。哪里好混,去哪里,这也是天赋人权。如果一线城市房价太高,导致无法生存,会考虑退守二三线城市。东部城市活不下去了,可以去西部,去欠发达地区。每一个时代,都要有一部分“命苦”的人,在严酷的生存选择面前,在时代潮流面前,做出无奈或者自愿的选择。
目前看来,全国人民还是汹汹涌涌往大城市里迁移,说明这些人口流入地还是相对适合生存的。到农村买地买房子的城里人,可以成为新闻,有启发意义。
一位上海的网友,几年挣扎有了自己的房子。前不久卖掉了,得款260万元。他辞掉工作回了故乡,在县城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住宅,又买了一套商用房用来出租,还有剩余。他目前的生活状态就是:在豪华装修的大房子里享受安逸生活。因为有了房租垫底儿,自己的正经工作成了消遣。而且,那山清水秀的小城市,消费太低,5块钱打出租车,可以把城市转两圈儿!
20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