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按:浙江网友洪先生购买了20本《幸福离我们有多远》分发给亲友,并发来了读后感。洪先生在此文中多有谬赞,甚为惶恐。
序中的一个观点特别吸引了我,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批评也是一种独殊的爱国方式……批评也是一种爱,更是一种境界,蔡英文曾经说过,台湾不能没有制衡,不能没有反对的声音。我虽不赞同他们另外的一些观点,但我要为他们的制衡理念喝彩,因为这代表了道,代表了平衡,代表了一种自然界与社会历史亘古存在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平衡是万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一阴一阳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制衡,最终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的执政者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批评或者反对的声音,说明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有智慧,有境界,这样的国家必定前途远大。
杨佩昌老师笔下的德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和境界的国度。 我一直在想,该如何去概括德国,在代表中国最高智慧的《道德经》里我找到了答案: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道法自然……当你看见德国孩子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的时候,你就看见了德国未来无穷尽的创造力,当你看见德国人近乎苛刻的诚实和对原则的认真态度的时候,你就明白了德国制造业为什么会如此强大,当你惊讶于德国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和政府官员的窘迫的时候,你才明白对宪法和对人民的敬畏是如此重要。当你发现德国政府原来很少参与社会民间管理,你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无为而治,什么是小政府,什么是大市场,什么是合理制度下的无为而无不为。德国,这个国家充满了朴素之美,平衡之美,制度之美,信仰之美,这些美成就了今日德国的荣耀和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