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回忆:
好人扎堆之处-德国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600年校庆纪念(1409-2009)
Danke, Universität Leipzig!
到了这个年龄,突然感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其实还没有真正表达到位。似乎"光阴超过箭,日月快过梭"更符合本人的心境。转眼之间回国好几年了,总想找机会写点什么来感谢母校和学校的老师。由于懒惰之故,一直未能下笔。很快,下个月就到了母校600周年校庆,再不表达就错过了机会。因此,通过下面的回忆花絮来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思考文章题目的时候,一个最平实的词突然跳了出来,挥之不去,这就是"好人"这个词。如果把"敬业、负责任、友善、热心"等词用在那些想感谢的人的身上,总觉得还差点什么。事实上,"好人"这个词虽然看似平凡,但在这里却最为贴切。
为什么要用"扎堆"这个很"庸俗"的词呢?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扎堆的话,不可能在德国会遇到那么多好人。凭心而论,德国人对外国人并不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民族,如果用"敌视"这个词可能有些过分,但"不喜欢"肯定冤枉不了他们-起码是大多数人。因此,"好人"在德国弥足珍贵,值得大书特书。
以下是部分重点感谢的人:
宋雅·豪克博士(Dr. Sonja
Haug):前德国联邦统计局联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德国联邦移民署高级官员。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人口学。
第一个要重点感谢的非这位女博士莫属。在我入学的第三个学期就稀里糊涂地选了她的课,作为学分考试的必修课程。虽然我用了"稀里糊涂"这个词,但当时选她的课还是经过思考的,比如她脸上虽然有小雀斑,但经常露出迷人的微笑,而且笑起来还有点小姑娘的味道,还是有些吸引力。这种人比较有善心,一般来说考试不会太黑。
一个学期听课下来,没有任何意外,正如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台词:"一宿无话,且说..."。到"且说"可就麻烦了,这位迷人的女博士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宣布:"参加考试者须事先提交5篇读书报告,每篇不得少于15页A4纸。"可能她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曾告知过,所以德国同学并没有什么意外反应,倒是我却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我事先怎么不知道?太狠了!"估计我当初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顾欣赏她的雀斑和迷人的笑容,于是走神了,没有认真听讲。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如果说真有退路的话只能是延期毕业。这基本上不予考虑,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谁有那么多时间耗下去?因此,只有华山一条路:拼了!
好在我们这一代人吃过苦,晚上不睡觉开夜车也能扛得住。痛苦的不是熬夜,而是熬夜还写不出来。读书报告不比其他,其他东西不管是否天马行空,最后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而读书报告必须看懂一本书后才能动笔。我边写边感慨:"别看这个人笑起来像个小姑娘,说不定传承了纳粹的基因!",于是边看书边暗骂:"纳粹、纳粹!"
熬了两个星期的夜,加上十四个白天,终于把五篇报告完成了,我把作业亲自交给她。看了我红红的双眼,她很关心地问:"眼睛是否生病了?赶紧去看医生!"本来一腔怒火,转眼间烟消云散。最后她给了我很高的分数,让我感到两个星期的辛苦还算值得。当然,最后的考试成绩更为理想,看到这个分数让我两天时间高兴得不想睡觉,我简直是相当喜欢这个老师。
从此,无论是写中文还是德文的文章,起码没有了以往的畏难情绪。由于她的鼓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但把头开过之后就一马平川了!此后我撰写十余篇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都相当顺手,盖因当初5篇读书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
本来和她的故事到此结束。在第四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必须找到一家实习单位,否则不能毕业。正在发愁的时候,没想到她主动来信告诉我,她调到德国统计局联邦人口所工作了并且问我是否愿意到她那里实习。哈哈!我当然愉快地答应了,真是那句话:"人要是顺起来,老天爷都在帮忙!"
于是,我成了第一个到德国统计局人口所实习的外国人。实习期间,她带我去看了威士巴登附近的古堡参观,一起去购物、喝啤酒(德国女人多少还是能喝一些)。当然也做了些正事,比如我们一起合作撰写了一篇论文:《中东欧地区移民德国的人口分析》。实习结束的时候,在她的建议下,所长霍恩(Höhn)教授慷慨地给了我满分的实习成绩。
在人口所分别的时候,我送给她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我告诉她:"中国结表示的意思是紧密相连,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们都应该保持联系!"她后来调到德国联邦移民署工作,主动把地址和电话告诉了我,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告诉她,因为在我看来,这六年在国内的日子真的无话可说!
"不过,总有一天我会和你联系的,因为我对自己还有信心!是你让我对自己依然有信心,在此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有一天能在北京欢迎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