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启明幼儿园教育教学教研分离焦虑成长育儿 |
分类: 教研活动 |
《父母必读》杂志就幼儿入园问题采访启明教研中心主任兼国风园园长朱葵花老师。
父母必读:大家在选园的时候都提到师资很重要,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朱老师:首先,老师要有对幼儿教育的一种追求,很喜欢干这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老师喜欢我,我也就会喜欢老师,老师教授的内容,我才能够做得到。其次,老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能够组织好小朋友,把我们幼儿园的理念,把我们的课程设计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仅仅喜欢是远远不够的,而仅仅有很好的教育技巧,面对不同的孩子不懂得变通,也是不够的。
父母必读:家长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幼儿园的理念呢?
朱老师:可以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另外,最直观的感受,可以通过去幼儿园咨询就能体会得到。到幼儿园里面看一看,感受这个环境里面老师的状态。如果这个环境里的老师、工作人员孩子都很喜欢,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那孩子在这里就会很开心、很幸福。如果幼儿园里的人对你爱答不理的:“我们的名额已经满了。”显得不在乎你,不屑于跟你进行交流。这样的幼儿园就很令人担心了。
除了感受幼儿园的环境以外,还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听朋友们的介绍,这就是口碑宣传。朋友亲历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他的孩子实实在在地在那里生活。虽然他的感受不一定百分之百全面,但是我觉得确实能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来看一个幼儿园。
父母必读:您认为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入园焦虑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
朱老师:孩子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场所。另外,有一些关键点,是孩子们焦虑的环节。比如孩子们会在吃饭、睡觉、跟家长分别的时候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我们发现,其实这些都和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关。该吃饭了,孩子在家里是妈妈喂,奶奶喂,在幼儿园里要自己用勺,用碗,他就会觉得很担心。所以入园前让孩子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其实老师的观察是很细致的,比如我们老师写的观察记录当中会提到,小朋友脸红了、站着不动了、打冷战,可能是想尿尿了。但是再细心的老师,也和家里人不一样,毕竟在幼儿园里,老师要面对更多的孩子。所以在这个环境中,让他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我需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再有,跟家长平时的训练也有关系。如果孩子平时有过和亲人分别的经历,或者说有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那么他来幼儿园以后,对待分别这件事就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在家里,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玩躲猫猫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消失只是暂时的。平时,家长还可以站在一边,让孩子和小朋友自己玩,或者和孩子说:“让这位阿姨带你玩一会儿吧。”这样,家长就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有了这样的经验,会让孩子今后在面对分别时有更充分的情绪储备。
父母必读:有时候,家长似乎比孩子更焦虑?
朱老师: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成长就是让你的孩子更好地、更顺利地离开你。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你想让孩子发展得好,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性。虽然当孩子不用我们陪的时候,当孩子有自己的玩伴、自己的时间的时候……我们会有点失落,但是只有经历了这段日子,他才能完完全全独立,成为独立的人,我们才算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职责,才算是成功的父母。只要我们想通了这一点,就会释然很多:孩子总要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