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负了?有办法
(2009-08-13 17:32:25)
标签:
幼儿教育早期教育胆小教育 |
做刚入园两三岁亲子关系讲座的时候,有几位妈妈十分焦虑地找到我,询问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问题。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特别受欺负,每一次小朋友抢他的玩具时,他要不然就自己生闷气,要不然就是掉眼泪,所以,他现在出门都不愿意跟小朋友玩了!”我听后,立刻想到以前一个亲子班的孩子,当她正在饶有兴趣玩玩具的时候,一位比她小的男孩把玩具抢走了,这时,她只会用默默流眼泪的方式接受了这个结果。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社会化的初期,在维护自我与接纳别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纠纷,甚至可能会有攻击性行为。当面对这些纠纷的时候,孩子该怎么办?父母该怎么办?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其实,这需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当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太软弱或者以牙还牙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如果以一味忍让的方式,一方面助长了对方的攻击行为,另一方面,孩子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会让他感觉不舒服,对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长此以往,甚至会厌恶交往,今后在与别人合作的时候,怎样提起兴趣呢?针对另一个极端——以牙还牙,只能让孩子体会不到交往的乐趣,最终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虽然每一个孩子的天生的个性、性格和后天的环境都不一样,然而,父母也可以做一些努力,让受欺负的孩子强壮起来。
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平时,我们怎样做,他才会变得“强壮”起来?
1、不要老说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之类的话。当你给孩子贴上标签的时候,就意味着给他定型。你的目的是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一直沉沦下去。
2、让孩子学会适当地“斗争”。比如,当餐厅服务员问孩子几岁的时候,他可以拒绝回答。看到他与胆小做斗争是一件看上去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这样对他有好处。有的时候,孩子的胆小往往跟你的过度保护有关。这样做会让胆小变得越来越厉害。平日里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受了委屈或有了难题时,不要急于出面解决,这样才能不使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
3、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幼儿园的焦点人物。他并不需要一大群伙伴来让他高兴,不要那么多,只要几个知己足矣。
4、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人、场所、食物和音乐等。这样会让他接受不同,这是很重要的。他体验得越多越新颖,他在不同的场合越感觉到舒服。
5、对孩子要求甚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求孩子规规矩矩,孩子就被束缚了手脚,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6、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所以,父母可以在家中与他一起玩玩角色扮演游戏,交换一下角色,用游戏的方式与他“吵吵架”,让他从中学会怎样与人沟通。或者你扮演孩子,让他扮演伙伴,你来教教他怎样才能开动脑筋,用语言、用行动捍卫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