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早期教育小班暴力倾向杂谈 |
三岁的拉拉正和两岁的豆豆玩,玩着玩着,忽然,举起小手,狠狠地打在豆豆的鼻子上。妈妈听见哭声,马上走过来,一边数落拉拉,一边向豆豆道歉。这一幕,是不是你也经常遇到?
其实,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时不时地抢其他孩子的玩具、打人、踢人或使劲尖叫。你可能会因此而勃然大怒,但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有的时候,孩子这么做只是因为他感到害怕了,比如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有的时候,孩子孩子可能因为着急做某件事情而不会用嘴说出来,比如拉拉想玩豆豆手里的小汽车,而豆豆正在玩,他不知道应该平心静气地从豆豆手中要来小汽车。毕竟,孩子正在学习许多新技能,从使用剪刀到说复杂的字句等等。有的时候,他在尝试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灰心丧气,并最终靠打人来发泄。还有的时候,孩子只是累了、饿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表现为咬人、打人,或发脾气了。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感情,所以他往往无意识地伤害了某个人的情感。这么大的孩子不断地在“检测”因果关系,“如果我这么做,下面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于想要的东西,他也缺乏相应的技巧来应对,所以他可能会动作粗暴或者行为过激。但是,理解他并不代表放任自流,如果现在你缺乏干预,他可能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暴君”。
所以,当孩子“犯浑”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可以试一试以下的方法:
暂时隔离:如果你看见孩子正在打人、咬人或者吐吐沫的时候,立即让他停止不好的行为。试一试最好还是在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时,立刻让他知道。可以把他带走,短暂地暂时隔离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四分钟就够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你可以把他带到一边,用镇静的口吻看着他的眼睛说:“你打人(咬人)是不对的,需要到洗手间里冷静冷静。”
不要要求孩子解释:要求孩子向你解释为什么暗示了下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你不应该找寻原因。你要尽可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你越用同样的方法(比如“好吧,你又推明明了,该再罚一次”),就能越快建立一套被孩子认识和接受的规则。最终他就会明白,只要自己做了错事,就得受罚不能玩——这是他学习控制自己行为的第一步。
情绪不要失控:有些孩子认为你的情绪变化会引起他的好奇。所以如果当孩子做错了什么的时候,你大发脾气 ,他就会产生好奇心(哈,妈妈要发疯了!)他下一次还会故意做错。
感同身受:这么大的孩子很少能够理解他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孩子需要知道当他踢别人时别人的感受。比如对他说:“你踢了小君,他感到很疼,很难受。”告诉他你知道这种感觉很难体会,但是踢人是不对的。
帮助他冷静下来:当孩子失去控制时他也会像大人一样变得沮丧。在暂时隔离之后,用安慰和同情的语气告诉孩子:“我知道你感觉特别糟糕,而且使其他人也感觉不好。”这样说会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
及时和孩子谈谈:等孩子冷静下来,你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但还没忘记整件事之前,就及时和他谈谈,理想的时间是在事情发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问问他为什么突然爆发(“小勇,你为什么对小刚那么生气?”),告诉孩子有时候生气是很自然的,但不应该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告诉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发泄愤怒:找个球踢、用拳头打枕头、找大人调解,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觉:“小刚,你拿走了紫色的蜡笔,我真的很生气。”
现在还是个好时机,让你教孩子先离开使他生气的那种环境和人,直到他自己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挥拳打人。和孩子一起读一些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书,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可以试试《生气汤》和《我好生气》这两本书。
强调孩子的责任感。 如果孩子的好斗行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或弄得一团糟,他就应该帮忙再弄好,例如,可以让他把打坏的玩具粘好,或整理好自己生气时扔得到处都是的积木、饼干等。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惩罚,要让他知道这是好斗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任何人弄坏东西都得这么办。
你一定还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哪怕你需要拉着孩子的手走到被侵犯的那个人面前替孩子道歉。孩子起初道歉时,也许还不情愿,但最终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奖励好行为:不要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他,同时,要尽量关注他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时,不是一把抢过鼠标,而是先要求让自己也能轮到玩,或者把秋千让给另一个一直等在旁边的孩子。这时,要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骄傲。让孩子明白,自我控制和解决冲突,比把别人推得老远更让人高兴,带来的结果也更好。在冰箱上或孩子卧室里贴一个特别的日历,当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时,就给他贴上一张彩色贴画,作为奖励。
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看起来似乎天真无邪的动画片和其他所谓的儿童节目里其实经常充斥着叫喊、威胁、推搡和打人的情景。所以,你要尽量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监督孩子所看的节目内容,尤其是如果你的孩子容易好斗的话。要是电视节目里出现了你认为不好的内容,要和孩子谈一谈:“你看见那个孩子了吗?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把朋友推开,那样做可不对,是不是?”
教他解决问题的技巧:一边玩一边教:用假想游戏帮助孩子学习用积极的方式解决困境。你可能假装其他的孩子,抢走了孩子喜欢的玩具,教他用自己的话跟你说:“这是我的玩具,请把他还给我”,如果话语不起作用,你告诉他应该请大人来帮助。经常表演这些情景,会让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