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运动的学与教
(2010-02-01 21:13:19)
标签:
高尔夫教学技术体育 |
分类: 杂谈 |
重读《五堂课》和PENNICK的《红宝书》,被HOGAN和PENNICK的文字能力所折服。也可能是对动作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感受大师的文字之准确。能表达出来,能准确地表达,能被准确理解的表达,所谓:信,达,雅。的确太难了。
最近和一个孩子的家长聊GOLF,我问:你凭什么让孩子打球,甚至目标世界冠军?
是他能吃大苦流大汗吗?是他喜欢而且有天赋吗?是他花钱请的起名教练吗?是他身材高大吗:、、、
以上述条件衡量,似乎世界上成百上千!
伍兹说过:我之所以能赢,是因为我比他们知道的多!
动脑子!用脑子打球!这才是向顶峰攀登所必需的素质。
还有所谓“熟能生巧”,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二十年后得其“巧”,有多少热情能延续二十年?更何况GOLF比“灌油壶”难得多!现代体育对精度的要求,对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前人可比。
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此外,外在的运动学特征,与动力学内涵或本体感受经常不一致!听解说员渲染某动作如何到位,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举个简单的例子,摔跤可能是被石头绊倒,或被推倒,或因急刹车而前冲、、、动力学原因不同,但是外在相似。中国武术语言中,力,劲,气,意,心等可能更适合指导运动教学,但是对悟性要求太高(本人悟性很差),且无法测量。我还是认为从基础物理入手理解动作比较规范,且逻辑性强。
懂得物理并非说明你学过什么公式,而是说你具备理解该事物规律的能力了。上文讲的高压输电是中学物理知识。并不复杂,比GOLF简单多了。
我的观点,虽然西方GOLF教学多以角度(脊柱,肩,臂,肘等),位置(重量,肢体位置关系)等为教学线索,国内也因循此类模式。但是基于动力学的教学方法必将是GOLF教学的方向。
想起“无偿献血”曾经讲过的故事,孩子们之间的对话。甲问:你学习好吗?乙回答:学习好谁还来打高尔夫啊!听后令人扼腕!我也曾经听过某球手说“我从来不看书,不是也打72杆!”,汗颜。
中国GOLF进大学是好事,近朱者赤,球手能有些物理概念也好啊!能用文字准确描述也好啊!
当GOLF在中国退去贵族的外衣,成为开发智力的运动就前进了一大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