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个月、1年或者3年的某一天,股市将会突然大跌。不要妄想预测1年或2年后的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
读了彼得·林奇的这两句话,让我有了疑问:未来1周、1个月A股会大跌吗?我对当前股市继续大幅上涨,而不加任何修正的话,感到担忧。尽管我知道试图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进行预测,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股票市场总是在牛市氛围中让一次又一次的谨慎成为难以回首先的记忆,相信,今年的很多私募基金们感受最为深刻。当他们收获了沉甸甸的06年后,守住胜利果实的想法以及对全民涌动的投资潮流的忧虑,让他们成了踏空者。
然而,投资是一生的事业,单凭一年半载就论英雄,多半是在得意时,很快就感受尴尬。
转眼过了5000点,现在有人开始大谈后5000点时代。我倒觉得根本没必要过分对一个点位进行赋予什么意义。5000点就是5000点,日后我们一定会再见到4000点,也一定会再见到8000点甚至更高。
这几天有不少朋友问,接下来如何操作?这是我最怕问的问题。每个人的操作风格和风险承受力不同,根本无法回答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与其研究点位和大盘走势,不如把精力放在研究公司身上,对价值相对低估的股票需要的是提前研究,而不是大涨后的盲从。
“我支持这样一个投资理念:公司赢利迟早决定证券投资的成败与否,关注今天、明天或未来一周的股价表现如何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彼得·林奇语)
接下来最大的风险是来源于不知道上涨的动力究竟何在?这是一种在不确定性的资本市场里,对不确定性本身无法再判断。美国次按危机结束了吗?不一定。次按问题最大的麻烦是,谁也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怎样,导致众多基金经理们根本不知道是采取行动好,还是等待?
A股一样的问题是,究竟是在下一周出手等着调整,还是坚定持有,等着调整后仍然持有?
对于我个人,我会开始采取控制仓位的策略。目前持有的中信和吉林熬东已基本到了我所接受的目标位。但我仍然对券商在以后报以高度关注。上周配置了一部分五粮液。食品类股一般在下半年表现较好。同时也配了一部分苏宁环球,这个地产股是出于交易型的策略,随时会根据情况出手观察。国电电力这个股票走势有点怪,他的认购权正目前出于轻度折价状态,而马上就要到期行权,接下来2天要看看这个权正和正股时如何演绎的。
我的深切感受是,目前又到了难以选股和决定策略的时候,除非你坚持的就是“买入并持有”的长期策略。但这并没有什么需要不爽的地方,因为市场会告诉你方向的,所以,在看不太懂的时候,不要急,该你看懂的时候,就自然看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