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2017-03-24 18:19:11)
标签:
转载 |
1、学术保证:将拟聘我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常其江同志担任课题负责人。常其江同志长期以来坚持亲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第一线,坚持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我们拟聘谷城县教学研究所的专家老师对学校课题进行定期指导。学校将按照校本研究的要求,聘请专职教研员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广度进行专项研究,确保课题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2.组织保证:成立以常其江同志为领衔人、并兼组长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举全校之力而为之,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3.时间保证: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本教研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4.经费保证:学校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5.制度保证: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奖励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保证每一个学科都能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6.科研手段: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教学有效性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在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这是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受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方面,因此,我们无法采用严格控制的标准实验研究方法,而只能提出假设,针对问题,施加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分析因果关系,但这种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仍不乏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7.资料保证:我校拥有
8.课题研究阶段和成员的分工
本课题研究拟用二年时间(2008年9月——2010年8月)分二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利用两个月的时间(2008年9月——2009年10月)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本阶段主要由常其江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用两年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常其江同志负责结题。
不过我们也有必要强调指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每一个学期都有阶段研究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因此我们不希望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被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