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冬登天堂寨随想

(2008-11-12 11:55:20)
标签:

随笔

情感

    北风渐紧,秋尽冬至,万物萧条。这个时侯鲜有人登山,特别是登天堂寨。攀爬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就知道这里还是一块净土。南武当虽在景区,平时也不喧哗,在初冬的清晨,更显得清净。我们几个人也是心血来潮,相约登主峰,与其说是观景,倒不如说是锻炼身体。人都是向上的,但当你努力地爬到峰顶的时候,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多少也有些失望:一口钟,两根石柱,仅此而已。钟美其名曰世纪钟,是两千年一个地方官说是为了迎接新世纪,其实有人说是受世外高人指点,想早点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差人送上来的;两根石柱,上刻着“一脚踏两省,放眼望江淮”的对联——倒也通顺。

    天堂寨下面的各条山脉,在我们一行人的喘息声中很谦卑地匍匐在脚下,淡淡的浮云缭绕在山体四周,静寂神秘。也许这种无边无际的静寂就是天堂寨的思绪,那由远及近的松涛声恐怕就是思想的波澜吧。

    古人云:“孝子不登高,不履危”。所以古代登高望远者,大概都已到中年,历经沧桑,涉世颇深,流传下来的诗词大都有一种忧伤感。大别山自古蛮荒,文人骚客鲜有光顾,也没有留下什么名言警句,供徘徊在人生路上的我等瞻仰。我们都是俗人,词赋皆不擅长,眼前有景道不出来。除了坐在石凳上喘息之外,就是俯瞰远山。“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李白攀山登楼却大然不同,能将一草一木都融入情感,几句话就把别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们极目远眺,也不能哽咽半句。不过李白这次登山心情却不太好,好像满腹愁绪,不知道是思念故人,还是借景抒怀,排解心中郁闷呢?诗人借景抒怀,可以留下千古华章;我们借景抒怀,只不过是牢骚满腹罢了。

    但有时今人古人也是能相通的。李白当年,少年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那心思早就“西挂咸阳树”了,平日里拥挤在熙熙攘攘的朝堂上,恐怕没有多少时间来观景。时光流逝,终于在长安浩瀚的宦海中呛了几口水,“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登高远眺,山河入眼,留给诗人的恐怕只有饱经沧桑的伤感。

    今天我站在这中原的至高点上,目光竟也逐渐沉重起来。年轻的时候登天堂寨的那种“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的豪迈,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应该明白日月轮回、新陈代谢的道理。人生进入四十岁就像草木刚刚入秋,表面上虽然还满是绿意,但生命的枝叶其实已经开始枯萎,等到秋尽冬来,一阵微风,树叶悄然落地,就离开了生命的枝干。这天堂寨见证了自盘古开天地以来的萧萧落叶,当年也是骄傲肆意地滋生蔓延在枝头上,而今化作泥土,成就了主峰身边紧紧拥簇的无边松杉。

    我也跨入了人生四十岁的门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轻狂骄傲早已成为昨天的记忆,当年青春的眼光也和诗人一样逐渐黯淡,想看景又怕看景。不光是看景,就是在城里看到嘈杂纷扰的人流车流,都感觉到与我渐行渐远。与很多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蜷缩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别无他求,只期望得到一缕阳光。就像身边的这颗松树,歪歪斜斜地长在石缝里,奋力地向苍穹伸出枝干。当年不知是哪一阵风将那粒种子吹落在这暗无天日的石头缝里,只有缓慢地顺着缝隙生长,虽然顽强,但显然也有顺从——只有岩石的裂缝那一条生路。天堂寨上这样歪歪斜斜的松树很多,尽管不是栋梁之材,倒成了这山顶上供游客观赏的一个景点。

    与这大别山相关的故事倒也有一些。元朝末年,罗田县人徐寿辉揭竿而起,拥兵百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在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当是一世枭雄。山下面有两个村子,一个叫营坊,一个叫卡里,据说就是当年屯兵设卡的地方,残破的石头城墙还依稀可见。如今义帝冢就在前面不远处的薄刀峰。他们都曾经是吹落在这山石缝隙里的种子,不想顺着裂缝生长,却想扛起身上的巨石。红巾飘落,如同焰火一般,在一霎那的灿烂辉煌之后,消失在历史的夜空中,如今都归于尘埃,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他们辉煌过,是流星,也在天空中划过了一条灿烂的轨迹。在那一刻,生命是永恒的。

    其实山之魅力就在于“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自从地壳隆起,大别山横空出世,天堂寨居高临下,见惯了山下为名为利而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只有天堂寨更懂得陶渊明这两句诗的真实含义。

    风开始一阵紧一阵,松涛的声音低沉浑厚,似呻吟又似叹息。脚下刚开始枯黄的野草随风瑟瑟地舞动起来。我坐在山顶的石头上,裹紧了衣服,仰望天空,湛蓝如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