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郓城县志 连载(九) 方域志(六)
(2015-08-07 16:55:42)
标签:
转载 |
[151] 《家语》:指《孔子家语》。】《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所云今本《孔子家语》,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其书伪书,但流传甚广。
[152] 景公:即齐景公,公元前五四七——前四九○年在位。
[153] 襄公二十六年:指公元前五四七年。
[154] 原文注释:“二十四年”,指鲁襄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
[155] 乌馀:齐国大夫。
[156] 晋:指春秋时晋国。
[157] 卫:指春秋时卫国。
[158] 羊角:杜预注曰:“今廪丘县所治羊角城是。”
[159] 瓠子河: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一三二年),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东南流经鄄城、郓城南,入巨野泽,夺泗水故道注淮入海。汉武帝元封三年(一○九年)瓠子决口堵塞,所冲溜道成瓠子河。另有古瓠子河,亦经郓城。
[160] 阳晋: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在大野泽之北,与亢父(在大野泽之南)相对。
[161] 亢父:古地名。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在大野泽之南,与大野泽北面的阳晋城相对。本句源出:,《国策齐策》:“苏秦曰,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并行。”
[162] 羊角哀:人名。春秋时燕人,生卒年不详。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值雨雪粮少,伯桃遂并衣食与哀,入树中死,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启树发伯桃尸改葬之,后亦自杀。
[163] 大定六年:是公元1166年。
[164] 《寰宇记》:即《太平寰宇记》,书名。北宋地理总志。乐史编著,二百卷。太平兴国(九七六——九八三年)年间基本完成。该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
[165] 叶圭绶:参见本志注125。
[166] 贾鲁:参见本志注142。
[167] 正统十三年: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十三年为公元一四四八年。
[168] 荥阳:旧县、郡名。战国时为韩之荥阳邑,秦置荥阳县,三国魏时置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县东北,北魏时今治)。
[169] 志公塔:是佛教徒们为膜拜宝志(418——514年)和尚而建的塔。宝志和尚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人,七岁出家于钟山道林寺。历宋、齐、梁三朝,享年九十六岁。《太平广记》卷九十《释宝志》曰:“师事僧俭,修习禅业,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是也。”至梁时,同为佛教徒的梁武帝对宝志敬奉有加,呼为宝公。宝志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好谶且灵,最为传神的就是谶语梁武帝的一生。以后在全国各地建有很多“志公塔”。
[170] 张彦龙:参见本志卷五《人物志·孝子》。
[171] 万历丁酉: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丁酉,为万历二十五年,公元一五九七年。
[172] 崇祯四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四年为公元一六三一年。
[173] 乾德:作为年号使用的有以下几个朝代时期:①乾德(?——六二四年) 唐朝时期辅公祏的年号。② 乾德(九一九——九二四年):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年号。③ 乾德(九六○——九六七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174] 大德十一年:大德,元成宗的年号之一;十一年为公元一三○七年。
[175] 本部分郓城的先贤人物,其行状有载入卷五《人物志》、卷七、八《选举志》的就不再详细注解,没有载入的这里就加以注解。
[176] 冉子:冉子,曾为鲁国贵族季孙氏的家臣,唐贞观年间被封为徐候。据《曹州府志》载:“郓城东35里者,三冉之故居也,里有金钱岭,岭上有故祠址,老树颓然如数百年物”。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当地曾出一断碑,崇祯三年(1630年),洛人郭子光博学好古,辩此碑为唐贞观年间所立“冉子徐候墓碑”。当时,当地乡绅重修冉子墓祠。此后祠、墓再度荒废。冉子祠,在今嘉祥县西北黄垓村。1958年,政府再度拨款重修,并建有围墙。
[177] 徐绩(五九四——六六九年):名世绩,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南)人。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公。瓦岗军失败降唐后,封曹国公。赐姓李,避太宗讳,单名绩。贞观三年(六二九年),因功封英国功,守并州十六年。高宗时官至司空。
[178] 樊执敬:字时中,生卒不详。由国子生授经郎,历官至侍御史、关南、湖北二道廉访使,授浙江省参知政事。赠翰林学士,追封鲁国公。参见《人物志》及《元史·列传第八十二》。
[179]
晁
[180] 王世熙:诗人,经学家。元武宗时曾任参知政事。与晁显同朝为官。
[181] 潘惟粹:字元用。元代中期由婺州随父移居郓城。仕至翰林学士。
[182] 揭傒斯(1274——1344年):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书家。字曼硕。延祐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工诗文,善书。
[183] 史惟良(1273——1347?‘1350’年):字显夫,元朝名相。其先亳州人,金末避乱徙居郓城史家垓村。由橼犊致位中书右丞、集贤院大学士。黄缙(其他史书为‘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页十,载有《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史公神道碑》。
[184] 黄缙(或溍):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85] 陈守谦:元朝单父(今单县)人,生卒不祥。以户役戍燕,徙居郓城敦化村。精通蒙古语言文字,历官寿张尹、大都巡院使、顺宁知府,以工部尚书致仕。可参看《元史》。
[186] 张登岩:元朝人,生卒不祥。可参看《元史》
[187] 侯世甫:元朝人,生卒不祥。可参看《元史》
[188] 孙时(约1370——1446年) 字习之,明朝山东郓城县孙楼村人,著名军事家孙膑后裔。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举人。曾任教谕、知县、按察司佥事、刑部员外郎,后为大理寺右丞,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授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太常寺卿。参看《人物志》。
[189] 杨士奇(1365——1444年):名寓,明朝江西太和人。建文帝初年被荐入翰林,冲编修官,修《太祖实录》。仁宗时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宗和英宗初年时长期辅政,权倾朝野。时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是明朝台阁体派的代表人物。有《东里全集》等。
[190] 樊敬:字守一,号一斋。明朝山东郓城南关村人。明洪武二十年举人,三十年中进士。初授春坊司谏,擢鸿胪寺丞。永乐中升正卿,因军功升刑部左侍郎。参见《人物志》。
[191] 苏佑:一字允吉,一字舜,生卒年不详,明朝濮州(今范县濮城镇)人,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192] 王晟:字景昭,明朝郓城人。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主理山场、银课。因乱阵亡,赠江西布政司参议。参见《浙江通志·陵墓·王公墓志铭》。
[193]
陈
[194]
佀
[195] 正德三年:正德,明武宗年号;三年为1508年。
[196]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明朝诗人。他是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怀麓堂集》。
[197]
李
[198]
张
[199]李尧民:字畊尧,号雍野,原籍济宁,徙居郓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二年,进士,三年,授长洲(今江苏苏州市)县令,六年,回家服丧。两年后补永年(今河北永年县)知县。十四年(1586年),奉旨视察河东盐务,痛厘积弊,执法公允。后拜应天府尹等官,因病卒于家。追赠工部侍郎、正义大夫。著有《快独集》、《皇明文选》、《西台奏议》等。本书《艺文录》有传。
[200]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州福清人。万历进士。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四十二年(1614年)辞职。天启元年(1621年)再为首辅。屡与魏忠贤抗争。著有《说类》、《苍霞草》等诗文。
[201] 李化龙(1554——1611年):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复总督湖广川桂军务,讨平杨应龙之乱。又以工部右侍郎总理河工,开淤河二百六十里,为漕渠永利。累加柱国少傅。卒,谥襄毅。著有《场居策》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及《平播全书》、《治河奏疏》等。
[202] 张彦龙:明朝后期山东郓城万花村人。事迹见《人物志》。
[203] 《韩昌黎集》:书名。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文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祖籍郡望昌黎(今辽宁锦州),世称昌黎先生。有《昌黎先生集》。
[204] 宪宗十五年:宪宗下应加其年号“元和”。元和十四年为公元819年。
[205] 扶风:县名。唐置(氵韦)川县,后改扶风县。在今宝鸡市东部。
[206] 马公:指马总,时任郓、曹、濮节度史。写有《郓州刺史厅壁记》,见《艺文志》。
[207] 光绪七年:即1881年。
[208] 韩文朗:字叙臣,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光绪六年任郓城知县。本文有误。
[209]
樊
[210] 双岩公:樊继祖。字孝浦,明刑部左侍郎樊敬曾孙。明孝宗弘治辛酉(1501年)科举人,武宗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因功擢御史巡茶马、河南副使。丁忧期间,值大同兵叛,升佥都御史。叛平除兵部左侍郎、总督蓟镇,任满升兵部尚书。世宗嘉靖间,因功起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遂谢政归里。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书。
[211] 《图经》:指《尚书·禹贡·图经》。
[212] 《通考》:指《文献通考》,宋,马端临,全书348卷。
[213]
《府志》:指《曹州府志》,清,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