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甲秀楼

(2015-06-28 17:16:3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甲秀楼作者:qgl6577

                            甲秀楼 

 

    2013年4月14日。贵阳市,甲秀楼。

 

http://s3/mw690/6b06ada4ge14b86b9cd42&690
    甲秀楼,地处贵阳城南,南明河中,鳌矶石上。

 

http://s3/mw690/6b06ada4ge14b8ebf2862&690
    大牌坊

    城南胜迹

 

http://s6/mw690/6b06ada4g7cedf501fed5&690
    涵碧亭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http://s2/mw690/6b06ada4ge14bc5dbdb91&690
   秀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9/mw690/6b06ada4g7cedf712be58&690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南明河的鳌矶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所创建,用于培补风气。楼之取名甲秀,是望贵州“科甲挺秀”、“人文秀天下”。

    阁楼四角临空,高二十馀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底层石墙,四周用十二根白绵石柱托檐,护以雕花石栏,另配楼台和下水月台,巍然屹立河中,雄伟而壮观。

 

http://s12/mw690/6b06ada4ge14bb161c95b&690
    甲秀楼上半部分

 

http://s12/mw690/6b06ada4ge14d8b00c2cb&690
    烟雨楼台山外寺

    画图城郭水中天

 

http://s6/mw690/6b06ada4ge14bbc39ce45&690
    甲秀楼

 

http://s11/mw690/6b06ada4ge14bd9fc56ba&690

 

http://s10/mw690/6b06ada4g7cedfe5deaa9&690
    甲秀楼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  独撑天宇  让我一层更上  眼界拓开  看东枕衡湘  西襟诏  南屏粤峤  北带巴夔  迢递关河  喜雄跨两游  支持岩疆半壁  恰好马撒碉隳  乌蒙箐扫  艰难缔造  装点成锦绣湖山  漫云筑国偏荒  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陵牛渡  永镇边隅  问谁双柱重镌  颓波挽住  忆秦通僰道  汉置牂牁  唐靖苴兰  宋封罗甸  凄迷风雨  叹名流几辈  留得旧迹千秋  对此云送螺峰  霞餐象岭  缓步登临  领略些画阁烟景  恍觉蓬洲咫尺  招邀仙侣话游踪


http://s1/mw690/6b06ada4ge14bda828b10&690
    风尘莽荡此登楼 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 忧乐莫忘平日志

    身世苍茫一搔首 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 安危须仗出群才

            清  易佩绅原撰    丙寅年孟秋  赵西林补书


http://s14/mw690/6b06ada4g7cedfc555a4d&690
    乍来顿减尘嚣 看远山铜鼓夹岸芦笙 丞相祠堂云霭霭

    小憩便成仙境 听珠树莺声鳌矶渔唱 将军柱石雨潇潇

            清  歧园谢宝书撰    一九八七年一月  谢孝思补书

 

http://s13/mw690/6b06ada4ge14eae53b5ec&690
    甲秀楼历史
 

http://s2/mw690/6b06ada4ge14c0bb82b51&690
    独占鳌头

    文运昌明隆万世

    魁星炳焕照三江


http://s5/mw690/6b06ada4ge14c0c4a9ca4&690
    把酒高歌 趁万顷波涛 大江东去

    凭栏侧望 正满城风雨 秋色西来    ——李仲桓


http://s9/bmiddle/6b06ada4ge14c285fdab8&690
    重修甲秀楼碑记    康熙二十八年

甲秀楼者  江公东之之所从事也  越今百馀年矣  波涛汹涌之冲激  风雨雷霆

之动荡  乌得完楼哉  盖江公而后  无复喜从事者  何今人之不逮前人也 

公当日  知楼之有关于黔而皇皇为之  且有关于黔之人才风气  而以甲秀名之

  其用意深矣  假使江公之后  或数年而一人焉  或三五十年而又一人焉 不听乎波涛汹涌  风雨雷霆之交于楼也  楼虽不完  亦不若今日之甚矣  无如江公而后  遂成绝响  落落百馀年  无复喜从事者  斯亦楼之不幸也  使人而皆喜从事  则天下何足治  不独一楼然矣  后之君子  常有所不屑则躁  否则惰  躁则妄  惰则废  既妄且废  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  常出于此而不足怪  

呜呼  此苏子瞻之所以致叹于驿馆欤  夫事之始也  有创之者  事之终也 

成之者  当夫创者既往  成者未来  欲存欲亡  可断可续之际  有人焉  存一

线以待来兹  其人不可少  其功最大  如经学与理学相表里也  理学成于宋儒

韪矣  然言诚  言敬  言礼  言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  莫不本于经学  苟于□

氏灰烬之馀  非得汉儒诸人  经各有注  传各有释  火尽薪传  以闻于后世 

宋儒欲直接洙泗之渊源  讵可得乎  盖前事者  后事之藉  而绝续之交不可无

其人也  嗟哉此楼也  江公之后有人焉  今则事半而功倍也  惜江公之后无人

焉  今则事倍而功半也  大抵泄泄焉  无复喜从事者  吾虑黔之终无此楼也 

于是鸠工集材而新之  度木于林  伐石于山  计瓦甓墁钉于匠  兴功于己巳之

二月  凡百五十日而成  立于鱼矶烟水之上  跨乎长桥垂虹之间  可以为黔人

之美观矣  虽事倍功半  远不逮江公之所为  亦可以无遗憾矣  然而人才风气

之所关  其在斯乎  今日者  风气日挽  人才辈出  甲乙科名之盛  又于黔士

之文章  卜之  不尽系乎楼之完不完也  余将以告夫后之喜从事者  是为记 

贵州巡抚田雯撰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日南海陈礼裔补书

 

http://s14/bmiddle/6b06ada4ge14c38b5034d&690
    重修甲秀楼碑记

甲秀楼位于南明河中鏊矶石上  浮玉桥横卧楼下  贯通南北两岸  楼始建于明

代万历二十六年  屡经重修  清代乾隆四十一年  在浮玉桥上增建涵碧亭 

代宣统元年  楼毁于火  后重建  解放后  人民政府曾维修并将清代雍正及嘉

庆年间所立的鄂尔泰勒保纪功铁柱二根  移存贵州省博物馆  一九六六年至一

九七六年十年内乱中  亭毁楼危  一九八一年  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三十万元

  按原式重修  并新建水月台  重建涵碧亭  于一九八二年五月竣工

        贵阳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八月立  一九九八年重书

 

http://s14/bmiddle/6b06ada4ge14c3fb3a9dd&690
    明河清浅水悠悠  新筑沙堤接远洲  秀出三狮连凤翼  雄驱双骏踞鳌头

    渔郎矶曲桃花浪  丞相祠前巨壑舟  此日临渊何所羡  擎天砥柱在中流

        右江东之题甲秀楼诗  东之  明万历进士  甲秀楼为其任贵州巡抚时

    所建  今值该楼建楼四百周年  特树此碑以作纪念  一九九八年八月谨志

 

    甲秀楼上,登高远望——http://s15/mw690/6b06ada4ge14c6b0a3c7e&690
    涵碧亭与大牌坊

 

http://s1/mw690/6b06ada4ge14c719994f0&690
    翠微园全景

 

http://s1/mw690/6b06ada4g7cee0cf66d60&690
    翠微园

    半岭通佳气

    双桥落彩虹

 

    翠微园在贵阳市城南之南明河畔,与甲秀楼毗连而呼应,前临霁虹、浮玉桥,清潭碧流,环绕于下,后倚秀峦,掩映于翠竹绿树之中。它在历史上曾有南庵、观音寺、圣寿寺、忠烈祠、武侯祠等名称。据考证,它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明朝宣德年间(1425~1435),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园内有拱南阁、翠薇阁、龙门书院、桂舫亭等一些明清古建,造型迥异并各具特色,是一组颇具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群。

  

http://s11/mw690/6b06ada4ge14c88210a6a&690
    拱南阁

    拱南阁是贵阳市目前发现的唯一未经改建的明代建筑。它始建于明永历十年(1655),保存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1990年市人民政府在重新维修时,保留了刻有“永历乙未年孟秋月吉旦火器营都督同知高恩建”的脊桁原件。

 

http://s15/mw690/6b06ada4ge14ca554de8e&690
    半面山楼 半面江楼 书画舫 容我掀髯大笑 邀几个赤松 黄石 白猿来 一评今古
    数声樵笛数声渔笛 翠微天 尽他拍手高歌 听不真渌水 明月 清风引
万象空濛

 

    访鳌矶转步此间,层层佛院拓开,全消去尘氛万种,恰好鱼吹浪戏,雾带

霞飞,活泼泼机趣浑忘,潭光云影长天净。
    过虹桥回看那岸,隐隐仙源隔断,又换出风景一番,却怜草色塔侵,苔痕

柱剥,急滚滚繁华淘尽,秋月春花逝水流。

 

http://s15/mw690/6b06ada4ge14cacdf544e&690
    江山永固

 

http://s3/mw690/6b06ada4ge14ec1cd34d2&690
    澹花空翠

 

http://s14/mw690/6b06ada4ge14ecaf3456d&690
   舫亭

 

http://s12/mw690/6b06ada4ge14db9eacccb&690
    翠薇阁

    三品美术馆

    萧娴先生书法作品陈列馆

 

    萧寺旷观涵碧翠

    娴书妙造极精微

 

http://s8/mw690/6b06ada4ge14dceaa3367&690
    题榜光腾金筑市

    藏珍书仰卫夫人

 

http://s5/mw690/6b06ada4ge14dd6a4b5b4&690
    一径云香锄药影

    半房山色诵经声

 

    四壁翠云遮 喜莺巢暗接 鹤磴曲通 七分修竹三分柳

    万家红雨散 看雉堞高凌 虹桥低压 一面长江两面山

 

http://s11/mw690/6b06ada4ge14de31d23da&690
    雾景快飘飘 恍飞身蓬岛重游 云里欲将黄鹤跨

    涛声悲滚滚 幸撒手芳洲可溯 江干聊与白鸥盟

 

http://s3/mw690/6b06ada4ge14decc122d2&690
    刘郎前度栽红客

    卫烁今生爱白鹅

 

http://s8/mw690/6b06ada4ge14df611c0d7&690
    园中方亭长廊,名家现场书画
    阁邻甲秀同轩爽

    □溯南明证古今

 

http://s7/bmiddle/6b06ada4ge14e17829de6&690
    诗礼三千载

    书翰六古都

 

http://s16/bmiddle/6b06ada4g0cd0d233434f&690
    书中有我

    眼底无它  (上下联错置)

 

http://s12/bmiddle/6b06ada4ge14e25b934bb&690
    北朝留旧迹

    古国展新姿  (上下联错置) 


http://s15/bmiddle/6b06ada4ge14e34656efe&690
    东方欲晓

    北国风光  (上下联错置)

 

http://s4/bmiddle/6b06ada4ge14e3a337813&690
    春风千里

    好雨万家  (上下联错置)

 

http://s7/bmiddle/6b06ada4ge14e3fcda8c6&690
    黄河入海

    东岳朝天

 

http://s8/bmiddle/6b06ada4ge14e4220d3e7&690
    禽乐花如雨

    鱼游水底天

 

http://s6/bmiddle/6b06ada4g7cee3a5a7bb5&690
    良宵偶对

    绝代奇联

 

http://s8/bmiddle/6b06ada4ge14e4c60d127&690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http://s9/mw690/6b06ada4ge14e631ecf28&690
    剩下三张联语照片,似乎应该这样排列: 

    地无私载

    人有殊功

 

    明月作画

    奇花初胎

 

http://s2/bmiddle/6b06ada4g0cd0db40b101&690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诗观书有感  作篆书须执笔松  用心恭  能以轻松自如之笔 

    手写去  格调自苍劲  意味自浓厚  方显高人手段  刘□涛书

 

附:
        甲秀楼长联之变迁

    贵阳甲秀楼长联第一次公开发表,是民国4年(1915)1月24日。刊载于《贵州公报》(贵阳出版的一种日报)第2张第2页“文苑”栏内,题为《甲秀楼楹联》,署名为“我真氏刘蕴良稿”。上下联各103字,共206字。全文如下: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起中原半壁。却好把乌蒙箐扫,马撒碉隳,鸡讲营编,龙香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间里,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戕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长联仿孙髯翁昆明大观楼联语,但多26字。

    长联作者刘蕴良,字玉山,别号我真氏,为清末民初贵阳人。原籍普定(今安顺),后迁居贵阳。同治十年(187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出任云南昭通府恩安县(今昭通)知县,著有《壶隐斋联语类编》,未刊。长联发表时其尚在世。刘蕴良好作联语,贵阳的古迹名胜如东山、阳明祠、梦草池、雪涯洞等,他都题有楹联。但惟独这首长联脍炙人口,为人传诵。

    长联第二次公开发表,是民国12年(1923)刊登在向知方(即向义)所辑的《贵山联语》一书上。全文如下: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洲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向知方先生是贵州省著名的楹联研究学者,他对长联必然经过精选和汇总,才辑录的。将《贵山联语》和《贵州公报》相比较,长联变化很大。删去了多馀的、繁琐的字、词以及生僻难懂的典故,上、下联各减少16字,全文变为174字,长联显得精练了。

    1986年10月由贵州省著名书法家王萼华先生所书,现悬挂于甲秀楼底层大门两侧的长联,均以《贵山联语》中长联为本。

    1936年长沙抄稿,李独清先生提供,发表于1981年《贵阳文物》创刊号上李独清《关于甲秀楼长联的建议》一文中。全文如下: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掌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应识马乃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居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定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多端。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长联从问世到完善历经七十多年,它倾注了原作者刘蕴良和众多历史、文学、楹联、书法学者的心血,终完成为气势恢宏、蕴意深邃、可唱可诵的苍凉感喟楹联上乘之作。长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贵州历史的概括,其高雅的文学内涵,亦是提高贵州地方民族文化素质的瑰宝。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